1.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 )作用。
A.關鍵
B.基礎
C.前提
D.定向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態度、道德品質、世界觀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決為誰服務問題的。它保證人的各方面發展沿著一定的政治方向前進。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2.有利于對個人或團體的行為做出量化處理并進行等級評定的品德評價方法是( )。
A.量表評價法
B.個案研究法
C.成長記錄袋
D.操行評語法
參考答案:
A
參考解析:量表評價法是根據設計的等級評價量表來對被評價者進行評價的方法。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體、某一群體或某一組織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從而研究其行為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研究方法也稱為案例研究法。成長記錄袋是根據教育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各科有關學生表現的作品及其他證據收集起來,通過合理地分析與解析,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并通過學生的反思與改進,激勵其取得更高的成就。操行評語法是評價者根據自己對所評對象長期地觀察和了解,依據德育目標、學生守則、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的規章制度等,在學生自評和他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做出的評價。故選A。
3.德育過程的構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環境
參考答案:
C
參考解析: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C。
4.( )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參考答案:
C
參考解析: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為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恒心。
5.學生王林因不守紀律,又一次被帶進辦公室,當即受到班主任的訓斥:“你又違反紀律了?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你的臉皮實在太厚!你把家長請來,當面說清楚,你到底準備怎么辦。不然,從明天起,你就不要來讀書了。”王林低著頭離開了辦公室。根據上面的材料,你認為要使王林遵守紀律應采用的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樣示范法
D.實際鍛煉法
參考答案:
A 【名師詳解】說服教育法是借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認識的方法。這是社會主義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方法。說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觀點、方法。一般來說,青少年學生的問題大都是思想認識方面的。因此,要使王林遵守紀律應采用說服教育法,要曉之以理、啟發自覺,運用說服教育來以理服人。運用說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明確目的性;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注意時機;以誠待人。切忌像題中班主任那樣當頭訓斥,以找家長和其他威脅性語言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難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情感陶冶法
B.實際鍛煉法
C.說服教育法
D.榜樣示范法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雖不會說話,但是它們果實甜美,惹人喜愛,人們在它們下面走來走去,就走出了一條小路。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而榜樣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寓意相符,故本題選D。
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和提高過程,其進行順序是(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
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道德培養一般是沿著知、情、意、行的內在順序,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終結向前發展的。但由于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德育影響的多樣性,知、情、意、行各有其相互獨立性,因此,知、情、意、行在發展方向和水平上常處于不平衡狀態,這就要求我們不必恪守一種開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選擇多種開端、多種教育程序。故答案選D。
3.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有動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參考答案:
B
參考解析: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種心理成分構成的。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動力色彩的成分。
4.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會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需要通過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規范,引導他們進行道德實踐,把他們從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師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來解決。
5.教育者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這符合中學德育( )的原則。
A.知行統一
B.因材施教
C.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
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參考答案:
A
參考解析:知行統一原則也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際鍛煉,將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結合題干本題選A。
相關推薦:
2021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