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應該主要是( )。
A.隨機應變提出的問題
B.為調整課堂教學節奏提出的問題
C.為維護課堂教學秩序提出的問題
D.備課時設計的問題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主要目的是為實現教學計劃,順利地完成本堂課所要教授的知識而做的輔助工作。所以一般是備課時設計好的問題。課堂上也有教師隨機應變提出的問題,但也必須是圍繞教學主題而展開的提問。
2.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 )。
A.了解學生
B.融洽的師生關系
C.先進的教學設備
D.備課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教學以上課為中心環節,要上好一節課.教師就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即備課。備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教師為上課做的準備工作,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3.在古代的東西方,學校教學的組織形式一般都是( )。
A.個別教學制
B.分組教學
C.班級授課制
D.設計教學法
參考答案:
A
參考解析:中國和歐洲古代學校主要采用個別教學的形式,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程度都不相同,無固定的修業期限和上課時間.教師分別對個別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講授,教學效率很低。
4.以下幾種學習動機,哪一種是羅杰斯認為對學習者的學習最有影響力的?( )
A.我能行
B.學好了就有獎勵
C.我喜歡
D.我不得不學習
參考答案:
C
參考解析:羅杰斯認為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內在動力在學習中所起的作用。B、D項屬于外部動機。A項屬于自我認知,C項屬于內部動機。
5.試圖把大班、小班和個人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實行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個別作業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個別教學制
B.班級授課制
C.道爾頓制
D.特朗普制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特朗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這是20世紀后半葉在美國一些學校進行實驗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由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別作業三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并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的上課時間,以大約20分鐘為計算課時的單位。首先是大班上課.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由最優秀的教師任教;然后是小班討論研究,每個小班20個人左右,由教師或優秀學生負責,研究和討論大班上課的材料;最后是個別作業,其中部分作業由教師指定,部分作業由學生自選,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三種形式的時間分配大致分別:大班上課占40%,小班研究討論占20%,個別作業占40%。
相關推薦:
2021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