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 |
2006年7月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教育學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臺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思想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 ( )
A.朱熹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 最早把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的哲學家是( )
A.夸美紐斯
B.康德
C.赫爾巴特
D.盧梭
3. 教育過程是管制與被管制、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過程,道德的威嚴通過教師、牧師的威嚴,通過招生、考試以及教學紀律的威嚴予以保證,反映了古代學校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階級性
B.道德性
C.刻板性
D.專制性
4. 在社會各個因素中,決定教育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是 ( )
A.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
C.科學技術
D.文化
5. 我國義務教育計劃的基本特點除了強制性和普遍性外,還具有( )
A.全面性
B.基礎性
C.針對性
D.主體性
6.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 )
A.學校物質文化
B.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
C.課程亞文化
D.學校精神文化
7. 中國古代外鑠論的代表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說明了教師勞動的( )
A.創造性
B.連續性
C.間接性
D.示范性
9.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的單卵雙生子爬樓梯實驗說明了哪一個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 )
A.遺傳
B.成熟
C.環境
D.個體主觀能動性
10.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 )
A.教育目的
B.培養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學目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