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 |
三、是非判斷題
1.×【解析】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
2.√【解析】略。
3.√【解析】略。
4.×【解析】從國家或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教育目的只能是總體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可能是具體的。
5.√【解析】略。
6.×【解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
7.×【解析】分組教學與班級授課制比較有其優點,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點,如分組教學在管理上不如班級教學的管理方便,從而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所以不能說分組教學就比班級授課制優越。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錯在只看到德育過程和品德形成過程的聯系,而沒有看到兩者之間的區別。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借助于德育內容和方法,進行施教傳道和受教修養的統一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品德的過程;而品德形成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建構和完善的過程。德育過程是一種教育過程,而品德形成過程是一種人的發展過程。兩者不是一回事。
11.×【解析】(1)政治制度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而不是經濟發展水平;(2)一個國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決定的,政治制度決定了教育的性質。
12.×【解析】(1)教育現代化不但包括學校設施的現代化,還包括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師隊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現代化;(2)認為教育現代化就是指學校教育設施現代化的觀點是片面的。
13.×【解析】(1)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和促進作用,而不是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2)認為人的發展是由教育決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沒有遺傳為之提供生理基礎,沒有環境的配合,沒有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育發揮主導促進作用是不可能的。
14.√【解析】(1)我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2)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15.√【解析】(1)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學校全部工作中占時間最多,也是學生在學校的主要活動;(2)教學是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
四、情境分析題
(一)ABC
(二)1.A
2.ABCD
3.ABC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