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二、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三、是非判斷題 |
第 4 頁:四、情境分析題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為【C】。
A、初創時期
B、發展時期
C、成熟時期
D、完善時期
【答案解析】: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為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
2、小學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是【D】。
A、直覺行動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答案解析】:小學兒童的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時的抽象邏輯思維仍須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3、學生學習“功=力×距離”,這種學習屬于【D】。
A、辨別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規則或原理學習
【答案解析】:規則或原理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之間的關系。
4、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B】。
A、自我預期
B、成敗經驗
C、自我歸因
D、期待
【答案解析】: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5、嬰兒學會稱呼鄰居家的男性為“叔叔”后,他可能會對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稱呼為“叔叔”,這種遷移屬于【B】。
A、順向遷移
B、橫向遷移
C、正遷移
D、一般遷移
【答案解析】:橫向遷移,即水平遷移,指處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題干中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并列的,故屬于橫向遷移。
6、何種遷移理論認為遷移是無條件的、自動發生的?【A】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要素說
C、經驗類化說
D、關系轉換說
7、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遺忘是有規律的,其規律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答案解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8、學生在學習體操過程中,各種動作要素之間的協調性較差,常有多余動作,這是什么性質的問題?【B】
A、動作幅度
B、動作結構
C、動作力量
D、動作速度【答案解析】:學生學習體操的過程屬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階段的動作特點可知應為動作結構。
9、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的是【C】。
A、加涅wWW.KAo8.Cc
B、布盧姆
C、波斯納
D、羅森塔爾
10、當學習者意識到他不理解課的某一部分時,就會退回去重讀困難的段落,放慢速度,這屬于元認知策略中的【B】。
A、謀劃策略
B、調節策略
C、監視策略
D、組織策略
【答案解析】:元認知調節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并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11、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們以【D】的方式代替教師主導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
A、被動的合作學習
B、自覺合作學習
C、主動學習
D、主動合作學習
【答案解析】:合作學習指學生們以主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教師主動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
12、指導教學是以【C】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
A、學生
B、學業
C、學習成績
D、學習方法
【答案解析】:指導教學是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
13、就一個測驗的優劣而言,最為重要的指標是【B】。
A、信度
B、效度
C、區分度
D、難度
【答案解析】:就一個測驗的優劣而言,效度是一個比信度更為重要的指標,因為一個低效度的測驗,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獲得有用的資料。
14、【D】可用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回憶,且可將學生的猜測可能性降到最小。
A、選擇題
B、是非題
C、論文題
D、填空題
【答案解析】:是非題和選擇題都有猜測的可能,而填空題猜測的可能性較低。
15、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學會用繩子打結不屬于問題解決,其理由是【C】。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動太簡單
B、它不必客服認知障礙
C、它不是在人的頭腦內完成的
D、它不需要復雜的認知活動
【答案解析】: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進行的,而用繩子打結不需進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