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2007年江蘇省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育學(小學類)試卷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我國《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 )
A.發展基礎教育
B.發展中等教育
C.發展普通教育
D.發展農村教育
2、我國義務教育實行的管理體制是( )
A.國家統一管理
B.各省統一管理
C.各縣、鄉自行管理
D.地方負責,分級管理
3、小學教育的根本性質是( )
A.為升入中學打基礎
B.培養合格的勞動后備力量
C.培養公民的基本素質
D.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4、“精神產婆術”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洛克
D.亞里士多德
5、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中小學生身份的定位有三個層次:第一,中小學生是國家公民;第二,中小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學生是( )
A.受教育者
B.具有主體性的受教育者
C.社會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和國家衡量各科教學的主要標準是( )
A.課程
B.課程標準
C.課程計劃
D.課程目標
7、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使他們形成所學事物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幫助他們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知能力。這所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直觀性原則
8、教師不向學生講課,只為學生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學習一個階段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并接受考察。考察通過者,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 )
A.分組教學
B.設計教學法
C.道爾頓制
D.程序教學
9、科爾伯格揭示的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反映了個體發展的( )
A.順序性
B.互補性
C.穩定性
D.可塑性
10.根據歷史記載,中國最早的學校教育形態出現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我國義務教育法頒布的日期是( )
A.1981年
B.1986年
C.1991年
D.1996年
12、“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變,或使他們成為醫生、律師或者使成為乞丐、盜賊”。這個說法強調的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是( )
A、遺傳素質
B.環境
C.學校教育
D.社會實踐
13、集中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政治學》
B.《大教學論》
C.《愛彌爾》
D.《理想國》
14、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為( )
A.普及性、科學性、基礎性
B.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C.科學性、基礎性、強制性
D.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15、教師不得因為各種理由隨意對學生進行搜查,不得對學生關禁閉,這是因為學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權
B.人格尊嚴權
C.人身自由權
D.隱私權
16、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然,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說明孔子十分講究德育中(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D.教育影響的連貫性原則
17、教師在講授新內容之前,常常要進行摸底測驗,以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新內容所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種摸底測驗屬于( )
A.安置性測驗
B.形成性測驗
C.診斷性測驗
D.總結性測驗
18、“最近發展區”理論假設的提出者是( )
A.蘇霍姆林斯基
B.維果茨基
C.皮亞杰
D.布魯納
19、“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句名言出自的教育家是( )
A.葉圣陶
B.陶行知
C.蔡元培
D.陳鶴琴
20、融合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屬于( )
A.活動課程
B.綜合課程
C.學科課程
D.基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