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五、論述題
【答案要點】
所謂發展性原理指的是教學要遵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既保證學生身心發展的共性又要注重個別差異,積極引導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發展性原理包括量力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
(1)量力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準備狀態.既要使學生能夠接受,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可接受性的起點激發、啟發學生進行學習。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教師有以下基本要求:①重視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關鍵期;②了解學生發展的具體特點;③恰當地把握教學難度。
(2)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長善救失、獲得最佳的發展。它要求教學采用適宜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策略,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多元智力優勢,實施個性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主張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教師有以下基本要求:①充分了解學生;②尊重學生的差異;③面向每一個學生。
六、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
(1)這個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對的。每個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各種各樣的差異性。作為老師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評責罵。這個班主任在對本班“壞學生,,的評選中有幾點是失誤的:①侵犯了學生的尊嚴應得到尊重的權利,傷害了學生在教育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權利,侵犯了學生免于受歧視的權利。②該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不懂得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更要關心愛護和尊重信任學生,沒有履行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的義務。③忽視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具有與成人不同的身心特點,面對問題更需要老師的教育關懷,并在教師正確的指導下改正學習。該老師的方法過于偏激專制。④該老師忽視了這種方式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有違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的專業道德。
(2)學生的發展本身就具有不平衡性、順序性、階段性、穩定性、可變性和個體差異性等。所以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學生,我們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首先,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不但要了解學生,更要關心愛護和尊重信任學生,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其次,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都需要長期反復的培養,教師要有耐心,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再次,要結合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不能單單依靠學校教育,針對學生出現的學習困難和不守紀律現象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共同解決。最后,針對學習困難和不守紀律的學生研究溝通尋找一些方式方法,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比如通過向優秀同學學習,獎勵為主的積極方式等.循序漸進的改善糾正學生這些問題。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