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診斷題(共15 分)
23.【參考解析】
(1)正確的答案:此方案設計有誤,淀粉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加熱后,在檢驗水解產物時要先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使溶液顯堿性,否則Cu(OH)2 會被多余的硫酸中和,達不到檢驗的效果。
(2)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學生掌握知識是機械的、孤立的,僅知道淀粉的水解產物會與Cu(OH)2 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但不了解此現象背后的反應是如何發生的,不能從本質上分析化學實驗現象,因此直接得出淀粉沒有水解的錯誤結論。
(3)設計如下方案證明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①取少量上層清液置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幾滴碘液,若溶液不變藍則證明已水解完,否則未水解完。
②取少量上層清液置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使溶液顯堿性,加入氫氧化銅緩慢加熱,若出現磚紅色沉淀,表明淀粉水解;若不出現磚紅色沉淀,表明淀粉完全沒有水解。
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1 小題,20 分)
24.【參考解析】
(1)化學必修1
(2)實驗1:鈉表面由光亮的銀白色逐漸暗淡。
實驗2:鈉首先熔化成球狀,然后劇烈燃燒,發出黃色光,生成淡黃色粉固體。
實驗3:鈉浮于水面上;和水發生劇烈的反應,反應中放出的熱量能使金屬鈉熔化成小球;產生的氣體使鈉四處游動,發出嘶嘶的響聲;生成堿性物質,因而溶液變紅。
(3)由鈉容易切割體現了鈉的硬度低;保存在煤油中、鈉表面由光亮的銀白色逐漸暗淡、加熱劇烈燃燒表明鈉容易被空氣氧化;與水可以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鈉體現了強的還原性;加熱和與水反應放出的熱量使鈉熔化成球狀體現了熔點低。
( 4 ) 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產生還原產生C , 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4Na+3CO2=C+2Na2CO3
(5)①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觀察的重點;
、谡{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全面觀察;
③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及時記錄實驗信息;
、芤龑W生客觀觀察,如實記錄現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