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收入、費用和利潤 [基本要求] (一)掌握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二)掌握銷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勞務收入的核算;
(三)掌握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的核算;
(四)掌握利潤的構成內容;
(五)掌握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支出的核算;
(六)掌握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的核算;
(七)掌握所得稅核算的應付稅款法;
(八)掌握結轉本年利潤的會計處理;
(九)熟悉收入的定義、特點和分類;
(十)熟悉費用的定義、特點和分類;
(十一)熟悉所得稅的計算;
(十二)熟悉結轉本年利潤的方法;
(十三)了解補貼收入的核算。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收 入
一、收入的概念、特點和分類
(一) 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顒又兴纬傻慕洕娴目偭魅。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二)收入的特點
1.收入從企業的日常活動中產生,而不是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產生。
2.收入表現為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
3.收入能引起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三)收入的分類
1.收入按性質不同,分為銷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勞務的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的收入。
2.收入按企業經營業務的主次不同,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二、銷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一)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1.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
企業銷售商品時,只有同時符合以下4個條件,才能確認收入: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2.銷售商品收入的計量
銷售商品收入的金額應根據企業與購貨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金額確定。無合同或協議的,銷售商品收入的金額應根據購銷雙方都能同意或接受的價格確定,但不包括企業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企業在確定銷售商品收入的金額時,不應考慮預計可能發生的現金折扣、銷售折讓。銷售商品收入的金額應是扣除商業折扣后的凈額。
(二)銷售商品收入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設置"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核算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的主要業務交易所取得的收入以及所發生的相關成本。為了單獨反映已經發出但尚未確認銷售收入的商品成本,企業應增設"發出商品"、"委托代銷商品"和"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科目進行核算。"發出商品"、"委托代銷商品"和"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科目的期末余額應并入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反映。
1.自銷業務
(1)一般銷售商品業務的會計處理
在進行銷售商品的會計處理時,首先要考慮銷售商品收入是否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符合所規定的4個確認條件的,企業應及時確認收入,并結轉相關銷售成本。不符合銷售收入確認的4個條件中的任何一條,均不應確認收入。
企業在銷售收入確認之后發生的銷售折讓,應在實際發生時沖減發生當期的收入,發生銷售折讓時,如按規定允許扣減當期銷項稅額的,應同時用紅字沖減"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銷項稅金"專欄。如果發生銷售折扣時,企業尚未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則應直接按扣除折讓后的金額確認銷售商品收入。
企業確認收入后,發生銷售退回的,不論是當年銷售的,還是以前年度銷售的,一般均應沖減退回當月的銷售收入,同時沖減退回當月的銷售成本;企業發生銷售退回時,如按規定允許扣減當期銷項稅額的,應同時用紅字沖減"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銷項稅額"專欄。
(2)分期收款銷售的會計處理
分期收款銷售指商品已經交付,貨款分期收回的一種銷售方式。分期收款銷售方式下,企業應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銷售收入。
采用分期收款銷售方式的企業,應設置"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科目,核算已經發出但尚未結轉的商品成本。
2.代銷業務
代銷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簽訂協議,委托方將商品交付給受托方,受托方代委托方銷售商品,委托方按協議價收取所代銷的貨款。
(1)視同買斷的代銷方式。在這種代銷方式下,代銷商品的實際售價可由受托方自定,實際售價與協議價之間的差額歸受托方所有。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時不確認收入,受托方也不作購進商品處理。受托方將商品銷售后,應按實際售價確認為銷售收入,并向委托方開具代銷清單。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時,再確認本企業的銷售收入。
(2)收取手續費的代銷方式。在這種代銷方式下,受托方通常按照委托方規定的價格銷售,不得自行改變售價,但受托方要根據所代銷的商品數量向委托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對受托方來講,收取的手續費實際上是一種勞務收入。委托方應在收到受托方交付的商品代銷清單時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受托方則在商品銷售后按應收取的手續費確認收入。對于受托方收取的代銷手續費,委托方應計入營業費用。
三、提供勞務收入的核算
(一)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企業應根據勞務完成時間的不同,分別下列情況確認勞務收入:
1.對于一次就能完成的勞務,或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開始并完成的勞務,應在勞務完成時確認收入,確認的金額為合同或協議總金額,確認原則可參照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原則。
2.如勞務的開始和完成分屬不同的會計期間,且在期末能對該項勞務交易的結果作出可靠估計的,應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勞務的完成程度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方法。當以下條件均能滿足時,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地估計:
(1)勞務總收入和總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2)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3)勞務的完成程度能夠可靠地確定。
3.如勞務的開始和完成分屬不同的會計期間,且在期末不能對該項勞務交易的結果作出可靠估計的,應按已經發生并預計能得到補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收入,并按相同金額結轉成本;如預計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只能部分地得到補償的,應按能夠得到補償的勞務成本金額確認收入,并按已經發生勞務成本結轉成本,確認的收入金額小于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失;如預計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全部不能得到補償,則不應確認收入,但應將已經發生的勞務成本確認為當期費用。
提供一項勞務取得的總收入,一般按照企業與接受勞務方簽訂的合同或協議的金額確定。如有現金折扣,應在實際發生時計入財務費用。
(二)提供勞務收入的會計處理
1.勞務完成時確認收入的會計處理
對于一次就能完成的勞務,企業應在提供勞務完成時按所確定的收入金額,記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對于發生的有關支出,記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對于持續一段時間但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開始并完成的勞務,企業應在提供勞務完成時確認收入;有關支出確認為費用之前,企業可增設"勞務成本"科目予以歸集,待確認為費用時,再由"勞務成本"科目轉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2.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的會計處理
對于不能在同一會計期間內完成、但在期末能對交易的結果作出可靠估計的勞務,應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及相關的費用。完工百分比法下,勞務收入和相關的費用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本期確認的收入=勞務總收入×本期末止勞務的完成程度-以前各期已確認的收入
本期確認的費用=勞務總成本×本期末止勞務的完成程度- 以前各期已確認的費用
企業應根據所提供勞務的特點,選擇確定勞務完成程度的方法,包括通過對已經完成的工作或工程的測量確定完成程度,或按照已經提供的勞務量(如已完成的工作時間)占應提供勞務總量(如完成此項勞務所需的總的工作時間)的百分比確定完成程度,或按已經發生的成本占估計總成本的百分比確定完成程度。
四、讓渡資產使用權所取得收入的核算
企業讓渡現金使用權而收取的利息收入(不含債券利息收入)和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而收取的使用費收入應按下列確認原則進行確認:
1.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2.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二節 費 用 一、費用的概念、特點和分類
(一)費用的概念
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顒铀l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二)費用的特點
1.費用最終會導致企業資源的減少,具體表現為企業的資金支出或資產耗費,它與資產流入企業所形成的收入相反。
2.費用最終會減少企業的所有者權益。
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是按一定的產品或勞務對象所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費用與一定的會計期間相聯系,成本與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或某種勞務相聯系。
(三)費用的分類
費用按照經濟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生產成本(或勞務成本)和期間費用。
1.生產成本(或勞務成本)。生產成本主要是指與生產產品有關的費用,是以產品為成本對象歸集的費用。生產成本需進一步劃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產品成本項目。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包裝物、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以及其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工人工資以及按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和規定比例計算提取的職工福利;制造費用指企業各生產單位(如生產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扣工資和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提供損失等。
勞務成本指企業對外提供勞務所發生的費用,是以勞務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的費用。
2.期間費用。指企業當期發生的必須從當期收入中得到補償的費用,包括不計入產品成本(或勞務成本)的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二、生產成本的核算
(一)生產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區分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和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
2.將應計入本期產品成本的各種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
3.對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的產品,采用一定的方法計算出該種完工產品的成本。
(二)生產成本的會計處理
為了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的歸集、分配、結轉情況,企業應設置"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科目。
企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應按成本核算對象分別歸集。對于發生的能直接歸屬于特定成本核算對象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費用,直接計入生產成本;對于發生的無法直接判斷其應歸屬的成本核算對象的間接費用,先在制造費用中歸集,月度終了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核算對象之間進行分配,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
企業已經生產完成并驗收入庫的產成品等,應于月度終了,按實際成本,從"生產成本"科目專入"庫存商品"科目。
(三)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種。
1.品種法
品種法亦稱簡單法,是指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單步驟、大批量生產的企業,如發電、供水、采掘等企業。
2.分批法
分批法亦稱定單法,是指以產品的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排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單件、小批生產的企業。如造船、重型機器制造、精密儀器制造等。分批法的主要特點是所有的生產費用要分別產品的定單或批別來歸集,成本計算對象是購買者事先定貨或企業規定的產品批別。
3.分步法
分步法是指以生產過程中各個加工步驟(分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各步驟半成品和最后產成品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連續加工式生產的企業和車間,如冶金、紡織、造紙、水泥等。
三、期間費用的核算
(一)營業費用的核算
營業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包裝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展覽費、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類似工資性質的費用、業務費等經營費用。商品流通企業購入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等,也屬于營業費用。
企業應設置"營業費用"科目,核算營業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并按營業費用的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二)管理費用的核算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種管理費用,包括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無形資產攤銷、職工教育經費、研究與開發費、排污費、存貨盤虧或盤盈(不包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存貨損失)、計提的壞賬準備等。
企業應設置"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并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或按費用項目設置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三)財務費用的核算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費用,包括應當作為期間費用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失(減匯兌收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等。
企業應設置"財務費用"科目,核算財務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并按財務費用的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轉帖于:會計職稱考試_考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