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十九章
http://www.top-99.com.cn 來源:考試吧(Exam8.com) 點擊: 更新:2007-11-24 10:57:21
第十九章 財務報告 〔 基本要求〕 (一)掌握資產負債表的內容、格式和編制方法 (二)掌握利潤表的內容、格式和編制方法 (三)掌握現金流量表的內容、格式和編制方法 (四)掌握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格式和編制方法 (五)掌握每股收益的計算方法 (六)掌握合并財務報表的概念和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確定原則 (七)掌握合并資產負債表的內容、格式和編制方法 (八)掌握合并利潤表的內容、格式和編制方法 (九)掌握合并現金流量表的內容、格式和編制方法 (十)掌握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格式和編制方法 (十一)掌握分部報告的內容、結構和編制方法 (十二)掌握關聯方的判斷原則和披露要求 (十三)熟悉附注的概念和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 〔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財務報表列報的基本要求 財務報表列報應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一)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基礎,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在此基礎上編制財務報表企業不應以附注披露代替確認和計量。 企業管理層應當評價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懷疑的,應當在附注中披露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懷疑的影響因素。 企業正式決定或被迫在當期或將在下一個會計期間進行清算或停止營業的,表明其處于非持續經營狀態,應當采用其他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在附注中聲明財務報表未以持續經營為基礎列報、披露未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的原因和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 (二)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應當在各個會計期間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但下列情況除外: 1.會計準則要求改變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 2.企業經營業務的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后,變更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能夠提供更可 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三)性質或功能不同的項目,應當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項目除外。性質或功能類似的項目,其所屬類別具有重要性的,應當按其類別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 重要性,是指財務報表某項目的省略或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作出經濟決策的,該項目具有重要性。 判斷項目的重要性,應當考慮該項目的性質是否屬于企業日常活動等因素;判斷項目金額大小的重要性,應當通過單項金額占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營業收入總額、營業成本總額、凈利潤等直接相關項目金額的比重加以確定。 (四)財務報表中的資產項目和負債項目的金額、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的金額不得相互抵銷,但滿足抵銷條件的除外。 資產項目按扣除減值準備后的凈額列示,不屬于抵銷。 非日常活動產生的損益,以收入扣減費用后的凈額列示,不屬于抵銷。 (五)當期財務報表的列報,至少應當提供所有列報項目上一會計期間的比較數據,以及與理解當期財務報表相關的說明,但其他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發生變更的,應當對上期比較數據按照當期的列報要求進行調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調整的原因和性質,以及調整的各項目金額。對上期比較數據進行調整不切實可行的,應當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調整的原因。不切實可 行,是指企業在作出所有合理努力后仍然無法采用某項規定。 (六)企業應當在財務報表的顯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項: 1.編報企業的名稱; 2.資產負債表日或財務報表涵蓋的會計期間; 3.入民幣金額單位; 4.財務報表是合并財務報表的,應當子以標明 (七)企業至少應當按年編制財務報表。年度財務報表涵蓋的期間短于一年的,應當披露年度財務報表的涵蓋期間,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一、資產負債表的格式 資產和負債應當分別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列示。金融企業的各項資產或負債,按照流動性列示能夠提供可靠且更相關信息的,可 以按照其流動性順序列示。 對于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的負債,企業預計能夠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至資產負債表日后一年以上的,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即使在資產負債表日后、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前簽訂了重新安排清償計劃協議,該項負債仍應歸類為流動負債。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違反了長期借款協議,導致貸款入可隨時要求清償的負債,應當歸類為流動負債。貸款入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資產負債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寬限期,企業能夠在此期限內改正違約行為,且貸款入不能要求隨時清償,該項負債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負債。 二、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企業應以日常會計核算記錄的數據為基礎進行歸類、整理和匯總,加工成報表項目,形成資產負債表。 (一)"年初余額"的填列方法 "年初余額"欄內各項目數字,應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期末余額"欄內所列數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資產負債表規定的各個項目的名稱和內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應對上年年末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本年度的規定進行調整,按調整后的數字填入本表"年初余額"欄內。 (二)"期末余額"的填列方法 "期末余額"是指某一資產負債表日的數字,即月末、季末、半年末或年末的數字。資產負債表各項目"期末余額"的數據來源,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取得: 1 .直接根據總賬科目的余額填列; 2 .根據幾個總賬科目的余額計算填列; 3 .根據有關明細科目的余額計算填列; 4 .根據總賬科目和明細科目的余額分析計算填列; 5 .根據總賬科目與其備抵科目抵銷后的凈額填列 第三節 利潤表 一、利潤表的格式 在利潤表中,費用應當按照功能分類,分為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二、利潤表的編制 (一)"本期金額"欄反映各項目的本期實際發生數。如果上年度利潤表的項目名稱和內容與本年度利潤表不相一致,應對上年度利潤表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本年度的規定進行調整,填入報表的"上期金額"欄。 (二)報表中各項目主要根據各損益類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三、每股收益 企業應當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企業應當按照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基本每股收益。 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x 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一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x 已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 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和已回購時間一般按照天數計算;在不影響計算結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簡化的計算方法 (二)稀釋每股收益 企業存在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應當分別調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和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并據以計算稀釋每股收益。 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是指假設當期轉換為普通股會減少每股收益的潛在普通股。潛在普通股,是指賦予其持有者在報告期或以后期間享有取得普通股權利的一種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包括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股權證、股份期權等。 1.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應當根據下列事項對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進行調整(應考慮相關的所得稅影響): (l)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時將產生的收益或費用。 2.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應當為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時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與假定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為已發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數的加權平均數之和 3.計算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為已發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數的加權平均數時,以前期間發行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當假設在當期期初轉換;當期發行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當假設在發行日轉換。 4.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等的行權價格低于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應當考慮其稀釋性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增加的普通股股數按下列公式計算:增加的普通股股數=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一行權價格 x 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 5.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當按照其稀釋程度從大到小的順序計入稀釋每股收益,直至稀釋每股收益達到最小值。 (三)每股收益的列報 發行在外普通股或潛在普通股的數量因派發股票股利、公積金轉增資本、拆股而增加或因并股而減少,但不影響所有者權益金額的,應當按調整后的股數重新計算各列報期間的每股收益上述變化發生于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的,應當以調整后的股數重新計算各列報期間的每股收益。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對以前年度損益進行追溯調整或追溯重述的,應當重新計算各列報期間的每股收益。 企業應當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并在附注中披露下列相關信息: 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分子、分母的計算過程; 2.列報期間不具有稀釋性但以后期間很可能具有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 3.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企業發行在外普通股或潛在普通股股數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 2008年會計職稱考試遠程網絡輔導方案
文章錄入:yangxiaolu 責任編輯:yangxiaolu
版權聲明
如果本網站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
![]() 發表評論
|
各地會計職稱考試
會計職稱資料分類匯總
財會類考試輔導
·注冊稅務師考試輔導課程
·注冊評估師考試輔導課程 ·高級會計師考試輔導課程 ·經濟師考試輔導課程 ·會計職稱考試輔導課程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輔導課程 ·統計師考試輔導課程 ·審計師考試輔導課程 ·價格簽證師考試輔導課程 特別推薦
· 2008會計職稱考試模擬試
· 2008初級會計職稱《經濟 ·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中級 · 08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 · 會計初級職稱考試《經濟 · 2008年會計職稱考試教材 · 最新會計職稱考試全真模 · 08年會計職稱《初級會計 · 08年初級會計職稱預習-- · 中級職稱考試《財務管理
· 2008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
· 2008年初級會計職稱《初 · 2008年會計職稱考試教材 · 關于2008年度會計資格考 · 2008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 · 2008年會計職稱考試各地 · 會計職稱考試(中級)1999 · 會計職稱考試(初級)1999 · 會計職稱考試《中級財務 · 2007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