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流動負債
本章重點是應交稅金:
1.與企業損益無關的稅金:代扣代交的個人所得稅;
2.有進項稅的稅金: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
3.與土地有關的稅金: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
4.只能進“在建工程”科目的稅金: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耕地占用稅;
5.不通過“應交稅金”科目的稅金:印花稅、耕地占用稅;
6.計入“管理費用”的稅金: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
7.稅上稅費是指: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其計算的基礎是,應交增值稅、應交消費稅與應交營業稅之和。
增值稅主要掌握:
(1)購進特殊產品進項稅的計算方法與價稅分解方法的區別;
(2)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貨物的增值稅能否作為進項稅,關鍵是對方能否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
(3)視同銷售項目與進項稅轉出之間的區別;
(4)減免增值稅與上交稅金等。
消費稅重點掌握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兩種不同情況下的賬務處理;需要交營業稅的業務包括非運輸企業提供運輸勞務收入、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出租固定資產的租金收入,交營業稅的不一定是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也不一定交的是營業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計算的基礎相同,但進不同的會計科目。其他稅種主要掌握進什么科目,是否通過“應交稅金”科目。
第九章 長期負債
本章重點包括:
1.我國會計實務中長期借款費用的處理方法;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利息的不同處理方法;
2.應付債券主要掌握明細科目的設置,“應付債券”三種發行價格下的核算方法,應付債券與長期債權投資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兩種長期應付款的帳務處理方法。
第十章 所有者權益
本章重點注意以下問題:
1.不同企業組織形式下投入資本的核算(包括國有獨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2.資本公積的核算,包括資本或股本溢價,資產評估增值與貶值,接受非貨幣資產捐贈,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的會計處理;
3.留存收益的有關規定、計算及賬務處理。
第十一章 費用
本章注意:
(l)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方法(特別是約當產量法);
(2)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應付福利費項目之間的區別;
(3)營業費用的變化。
第十二章 收入和利潤
本章不僅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也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必須重點掌握:
l.收入的確認方法; &nbs
2.收入會計準則的具體規定與運用;
3.各種銷售方式下,收入的確認方法;
4.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銷售退貨的帳務處理;
5.所得稅會計的應用:
(l)應付稅款法:
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利潤總額 土 永久性差異 土 時間性差異)X所得稅率
(2)納稅影響會計法:
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 土 永久性差異)X所得稅率
應交所得稅= [(利潤總額 土 永久性差異) 土 時間性差異] x所得稅率
遞延稅款=應交所得稅一所得稅費用
遞延法 遞延稅款的轉銷所使用的稅率是按時間性差異額來確定,而不是按時間來確定稅率。
債務法 換稅率之前正常使用老稅率,換稅率之后正常使用新稅率。換稅率的那一年需要調整遞延稅款和所得稅費用。
結論;一個周期內,所得稅費用之和總是等于應交所得稅之和;一個周期內遞延稅款的借方發生額之和正好等于其貸方發生額之和;應付稅款法下不單獨考慮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在一個年度內,無論使用應付稅款法還是納稅影響會計法,計算的應交所得稅總是一致的。
第十三章 會計報表
本章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必須重點掌握:
l.現全流量表的編制,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必須準確編出主表及補充資料中的所有項目;
2.會計報表附注的主要內容;
3.會計政策與估計變更的區別及處理方法;
4.關聯方關系的判斷標準及類型;
5.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中的調整事項與非調整事項的判斷標準及帳務處理。
第十四章 外幣業務
本章為重點內容,主要掌握:外幣業務的帳務處理;期末匯兌損益的計算與帳務處理;外幣報表折算的規定。
第十五章 債務重組
本章也為重點章節,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不同債務重組方式下債權人和債務人的會計處理方法;
2.債務重組收益與資產轉讓收益的確認與計量。
第十六章 合并會計報表
本章屬于重點章節,主要掌握如下內容:
1.合并報表的合并范圍,哪些子公司可以合并,哪些不能合并;
2.合并抵銷分錄的編制:(1)母公司的權益性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消;(2)母子公司內部債權債務的抵消;(3)母子公司內部商品交易的抵消;(4)母子公司內部固定資產交易的抵消;(5)母公司的投資收益與子公司利潤分配項目的抵銷;(6)母子公司內部提取盈余公積的抵消,特別關注連續編制合并報表抵消分錄的編制;
3.合并會計報表的編制程序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