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股票的本期收益率=上年股利/當日收盤價,債券的本期收益率=年利息/買價
注意題目要求的是計算持有期收益率還是持有期年均收益率,若題目要求未說明,則兩種收益率都要計算。
遞延年金P=A×〔(P/A,i,m+n)-(P/A,i,m)〕或P=A×(P/A,i,n)×(P/F,i,m)
如何確定m,注意遞延期后的年金初始付款時點,5年后第一年年末,m為5;5年后第一年年初,m為4;第5年年末,m為4;第5年年初,m為3。
第四章:
1、原始投資=建設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開辦費)+流動資金,投資總額=原始投資+資本化利息。
2、靜態投資回收期指原始投資的回收期,即不包括資本化利息。投資利潤率=息稅前利潤/投資總額,投資總額包括資本化利息。
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原始投資/經營期凈現金流量
注意看要求計算的是所得稅前的靜態投資回收期還是稅后的
3、若題目無要求,計算靜態投資回收期按包括和不包括建設期兩種。方案決策時也是如此。
4、注意有無建設期,若有且運營期凈現金流量相等,則按遞延年金現值計算,最后一年計算現值年限為項目計算期即建設期加運營期。
5、若有建設期而且存在借款,則要進行建設期間的利息資本化,增加固定資產的原值,增加折舊。資本化利息只增加折舊,不造成現金流出。
6、計算NCF和NPV,注意建設期的投入以負值計算。計算回收額時不要忘記回收墊付的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殘值。
7、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抵減所得稅=(折余價值-變價收入)×所得稅稅率。
8、經營凈現金流量=營業收入-付現成本(即經營成本)-所得稅
=營業收入-(營運成本-折舊-攤銷)-所得稅
=營業收入-營運成本+折舊+攤銷-所得稅
=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息稅前利潤×所得稅稅率
=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稅率)+折舊+攤銷。
終結點現金凈流量=終結點的經營凈現金流量+回收額
計算所得稅時注意稅率,有的題目用30%或40%,而非33%。
9、計算凈利潤只考慮本項目利潤,原利潤及其他項目帶來利潤不考慮。
10、題目設計一般運營期每年的凈流量相等,若不相等則很可能計算有誤,除非題目本身提供了多個現值系數。
11、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方法不一定是直線法,新舊固定資產的殘值也可能不一樣。
12、計算息前稅后利潤不考慮利息。經營性付現成本不包括折舊和攤銷,營運成本包括折舊和攤銷。不包括利息費用的總成本費用不包括營業稅金及附加。
13、凈現值率表示凈產出,獲利指數表示總產出。凈現值率=項目的凈現值/原始投資的現值合計,即當原始投資是分次投入時要計算其現值。
14、運用插入函數法時,凈現值乘(1+r)進行調整,凈現值率無需調整。
15、計算凈現金流量時,若題目未明確表示,則新建項目的凈現金流量按所得稅前和稅后兩種方法列出,更新改造項目僅計算所得稅后。
第五章:
按權益關系,證券分為所有者證券和債權證券;按收益的決定因素,分為原生證券和衍生證券;按穩定性,分為固定收益證券和變動收益證券。
證券投資特點:流動性強,價格不穩定,交易成本低。
契約型基金的資金是信托資產,公司型基金的資金是公司法人的資本,契約型基金運營依據是基金契約,公司型基金運營依據是基金公司章程。
每股凈投資=每股營業流動資產增加額+每股資本支出-每股折舊與攤銷
每股股權凈投資=每股凈投資×(1-資產負債率)
每股股權現金流量=每股凈利潤-每股股權凈投資
技術分析法直接從股票市場入手,著重于分析股票價格的運動規律;基本分析法從股票市場的外部決定因素入手,主要分析股票的內在投資價值。
買入保值防止將來價格上升,賣出保值防止將來價格下降
買入認售期權同時買入標的物,買入認購期權同時賣出標的物
附權優先認股權價值=(附權股票市價-認購價格)/(n+1)
除權優先認股權價值=(除權股票市價-認購價格)/n
除權股票市價=附權股票市價-附權認股權價值
第六章:
信用標準是客戶獲得商業折扣的最低條件,以預期壞賬損失率表示。
信用條件指付款條件,包括信用期、折扣期、折扣率。即現金折扣率與信用條件相關,而與信用標準無關。
應收賬款信用決策決策分析,題目可能不直接告知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售價
機會成本=賒銷額/360×收賬天數×變動成本率×資金成本率
信用政策決策:銷售收入-現金折扣-變動成本=(信用成本前收益)-機會成本-壞帳損失-收賬費用=(信用成本后收益)
再訂貨點=全年材料使用量/360×在途時間+保險儲備,注意保險儲備計算公式,括號外乘1/2。
安全儲備與再訂貨點分析:
再訂貨點=交貨期需求+保險儲備
平均存貨水平=經濟進貨批量/2+保險儲備
儲存成本=平均存貨水平×單位儲存成本
訂貨成本=訂貨次數×單位訂貨成本
訂貨次數=需求總量/經濟進貨批量
第七章:
1、銷售額比率分析法:
需增加的營運資金=增加的流動資產-增加的流動負債
需對外籌資資金量=需增加的營運資金+增加的不變資產-增加的留存收益
需對外籌資資金量=預計增加的銷售收入×變動資產占基期總銷售收入數+不變資產增加數-預計增加的銷售收入×變動負債占基期總銷售收入數-不變負債增加數-預計總銷售收入×預計銷售凈利率×(1-預計收益分配率)
注意區別股利分配率和留存收益率,二者互補,分母都是凈利潤。
如果題目沒有告知基期的銷售額,可以用基期的變動資產或變動負債數除以它所占的銷售額比率。
高低點法資金需求增量=收入增量×變動資金b
b=(最高收入期現金占用量-最低收入期現金占用量)/(最高收入期金額-最低收入期金額)
2、認股權證理論價值=(普通股市場價格-普通股認購價格)×認股權證換股比率,注意不是(普通股市場價格-購買權證價格)。
認股權證理論價值與普通股市場價格、換股比例、剩余有效期成正比,與認購價格成反比。認購股權證的實際價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注意換股比率,一份權證買兩股,比率為2;兩份權證買一股,比率為0.5。由于套利行為的存在,其實際價值往往高于其理論價值。
高分推薦:07中級會計職稱《中級經濟法》主觀題預測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會計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