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柳絮隨風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中考高考考研專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會計經濟師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注會資格公務員教師人力社工
醫學藥師醫師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衛生資格臨床
臨床助理
中醫
中醫助理
口腔醫師
金融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考軟考
考點三:相關指標分析與考核
分析內容 |
財務比率 |
計算公式 |
經濟含義 | |
盈利能力指標的分析與考核 |
凈資產收益率 |
凈資產收益率= | 凈資產收益率表明投資者投入資本創造收益的好壞程度,通常,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表明投資收益的能力越強。 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通用性強,適用范圍廣,不受行業限制,使企業綜合評價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個指標,也是證券監管機構在證券發行和交易監管中廣泛運用的一個指標。 | |
總資產收益率 |
總資產收益率= | 總資產收益率表明企業總資產為投資者創造收益的好壞程度。 資產收益率越高,表明企業總資產為投資者創造的利潤就越高。 | ||
總資產報酬率 |
總資產報酬率= 其中:息稅前利潤(EBIT)=凈利潤+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 |
總資產報酬率表示企業全部資產為投資者、債權人和政府獲取收益的能力,全面反映了企業的獲利能力和投入產出狀況。 總資產報酬率越高,表明企業單位資產的投入產出水平越好,企業全部資產的總體運營效益越高。 | ||
一、 償債能力指標的分析與考核 償債能力指標的分析與考核 |
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
流動比率 |
流動比率= | 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但流動比率過高,表明企業流動資產占用較多,會影響資金 的使用效率和企業的籌資成本,進而影響獲利能力。 流動比率指標的國際標準值為2,下限為1。 |
速動比率 |
速動比率= 其中: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通常,速動資產的計算公式為:速動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 |
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越高,表明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但速動比率過大,表明企業會因現金及應收賬款占用過多,而增加企業的機會成本。 速動比率指標的國際標準值為1。 | ||
現金比率 |
現金比率= | 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類資產在流動資產中所占比例越大,企業應急能力也越強,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 | ||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
資產負債率 | 資產負債率= | 一般來說,資產負債率越低,企業的負債越安全,財務風險越小。但是從企業的股東的角度出發,資產負債率并不是越低越好,因為資產負債率過低往往表明企業沒有能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沒能充分利用負債經營的好處。 保守觀點認為資產負債率不應超過50%,國際標準認為60%左右較為適當。 |
|
產權比率 |
產權比率= | 產權比率反應了所有者權益對負債的保障程度,產權比率越低,表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權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擔的風險越小,產權比率一般不超過1.5。 | ||
利息保障倍數 | 利息保障倍數= 其中:利息支出指實際支出的借款利息、債券利息等;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
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對債務所產生的利息的償付保證程度,欲使企業具有正常的債務償付能力,從長期來看,利息保障倍數至少應當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業長期償債能力一般也就越強。 對企業和所有者來說,也并非簡單地認為利息保障倍數越高越好,如果一個很高利息保障倍數不是由于高利潤帶來的,而是由于低利息導致的,則說明企業的財務杠桿程度很低,未能充分利用舉債經營的優勢。利息保障倍數的國際標準值為3,下限為1。 |
||
資金營運周轉效率指標的分析與考核 | 總資產周轉率 | 總資產周轉次數= 總資產周轉天數= |
一般情況下,總資產周轉次數越多,總資產周轉天數越短,資產周轉速度越快,資產利用效率越高,資產質量越好。 | |
流動資產周轉率 |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流動資產周轉天數= |
一般情況下,流動資產周轉次數越多,流動資產周轉天數越短,表明企業流動資產周轉速度越快,利用越好,資產質量越高。 | ||
應收賬款周轉率 |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其中: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應收賬款年初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應收票據年初余額+應收票據期末余額)/2。 |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越多,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越短,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效率越高,資金利用率越高。 | ||
存貨周轉率 | 存貨周轉次數= 存貨周轉天數= |
存貨周轉次數越多,存貨周轉天數越短,企業存貨管理效率越高,資金利用率越高。 | ||
收入指標的分析與考核 |
收入質量的分析 | (1)收入的真實性; (2)收入結構的合理性; (3)收入的含金量; (4)收入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
||
收入指標完成情況的分析 | 收入計劃差異額 = 實際收入完成數 – 計劃收入完成數 收入計劃完成率 =(實際收入完成數 – 計劃收入完成數)/計劃收入完成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