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收益與分配管理
知識點四:標準成本管理(本章重要考點)
一、標準成本管理及相關概念
1.標準成本
指通過調查分析、運用技術測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經營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目標成本。
2.標準成本管理(又稱標準成本控制)
是以標準成本為基礎,將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揭示成本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責任,進而采取措施,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標準成本管理以標準成本的確定作為起點,通過差異的計算、分析等得出結論性報告,然后據以采取有效措施,鞏固成績或克服不足,其管理流程可以具體表述為:
二、標準成本的確定
1.標準成本種類
企業在確定標準成本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技術條件和經營水平,在以下類型中進行選擇:
種類 | 含義 | 說明 |
理想標準成本 | 指在現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優的成本水平! | ①正常標準成本大于理想標準成本。 ②理想標準成本要求異常嚴格,一般很難達到,而正常標準成本具有客觀性、現實性和激勵性等特點,所以正常標準成本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
正常標準成本 | 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成本標準! |
2.標準成本的制定
產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三個項目組成。無論是確定哪一個項目的標準成本,都需要分別確定其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兩者的乘積就是每一成本項目的標準成本,將各項目的標準成本匯總,即得到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
(1)標準成本基本公式
標準成本=價格標準×用量標準
(2)標準成本構成及制定
①直接材料標準成本制定
、谥苯尤斯藴食杀
、壑圃熨M用標準成本
制定制造費用標準時,也應分別制定變動制造費用和固定制造費用的成本標準。
制造費用價格標準,即制造費用的分配率標準。其計算公式為:
、軉挝划a品的標準成本
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直接人工標準成本+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用量標準×價格標準)
【說明】大家可以將上面三個例題的數據匯總,從而得到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
3.成本差異
(1)含義
標準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差異是指一定時期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實際成本與相關的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
(2)成本差異的計算
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
凡實際成本大于標準成本的稱為超支差異;凡實際成本小于標準成本的則稱為節約差異。
三、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
1.因素分析法(教材安排在第八章介紹,我這里提前了)
(1)含義
依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
(2)因素分析法兩種具體形式
一為連環替代法;二為差額分析法。其中連環替代法為基本方法,差額分析法為簡化方法。
(3)連環替代法基本原理
第一步,對需要分析的財務指標進行因素分解;
第二步,確定各個因素替代順序,然后按照這一順序替代計算;
第三步,確定替換指標性質的總體方向
指的是現在向歷史或者歷史向現在,還是實際向計劃或者計劃向實際,還是實際向標準或者標準向實際;
第四步,在衡量某一因素對一個財務指標的影響時,假定只有這一因素在變動而其余因素不變;
第五步,把這個替代后的指標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確定因素變動所造成的影響。
第六步,依次替代其他各個因素,重復第四、五步
(4)連環替代法使用注意的關鍵事項
第一、因素分解的關聯性
第二、因素替代的順序性
應按分析目的及各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安排替換順序,不得隨意顛倒。
第三、順序替代的連環性
每個因素的替換都是在前一個因素替換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只是替代一個因素。
第四、計算結果的假定性
運用這一方法在測定某一因素變動影響時,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為條件的。因此,計算結果只能說明是在某種假定條件下計算的結果。
第五、替換指標性質的方向性
第六、差異計算的方向性:本章采用的是從標準數向實際數額替代。
(5)差額分析法基本原理
實質上就是連環替代法的簡化,省略了替代過程,直接用替換后的數值減去替換前的數值,得出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2.差異計算的通用規律
(1)總差異計算
=實際產量下實際成本-實際產量下標準成本
=實際產量×實際單位用量×實際單價-實際產量×標準單位用量×標準單價
=實際用量×實際單價-標準用量×標準單價
【特別注意】
實際用量=實際產量×實際單位用量
標準用量=實際產量×標準單位用量
(2)分項差異計算規律
注意:
1.替代方向:標準向實際;替代順序:先數量后價格;計算的方向:替代后減替代前;
2.用量都是使用實際產量進行計算
3.差額為正值,為不利差,否則為有利差
(3)固定性制造費用差異計算分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