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收益與分配管理
知識點五:作業成本管理
一、作業成本計算法及相關概念
1.作業
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的工作,它是作業成本計算系統中最小的成本歸集單元。
作業貫穿產品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直至產品的發運銷售。在這一過程上,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可以視為一項作業。
2.成本動因(成本驅動因素)
指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誘因(引起相關成本對象的總成本發生變動的因素)。
(1)成本動因是成本分配的依據。
(2)成本動因又可以分為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
資源動因反映作業量與耗費之間的因果關系。(資源動因被用來計量各項作業對資源的耗用,運用資源動因可以將資源成本分配給各有關作業,是作業成本法分配的第一個階段)
作業動因反映產品產量與作業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作業動因計量各種產品對作業耗用的情況,并被用來作為作業成本的分配基礎。是作業成本法分配的第二個階段)
3.成本庫(作業中心)
按照統一的作業動因,將各種資源耗費項目進行的歸類
4.作業成本計算法
對所有作業活動動態地追蹤反映,進行作業和成本對象的成本計量,并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利用情況的方法。
它基于資源耗用的因果關系進行成本分配,根據作業耗用資源的情況,將資源分配給作業,再依照成本對象消耗作業的情況,把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
5.作業成本計算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法比較
二、作業成本管理的意義
1.作業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戶價值、增加企業利潤為目的
2.作業成本管理既是精確的成本計算系統,也是改進業績的工具。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指導企業有效地執行必要的作業,消除和精簡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3.作業成本管理兩個維度(成本分配觀和流程觀)
圖中垂直部分反映了成本分配觀,它說明成本對象引起作業需求,而作業需求又引起資源的需求。因此,成本分配是從資源到作業,再從作業到成本對象,而這一流程正是作業成本計算的核心。
圖中水平部分反映了流程觀,它為企業提供引起作業的原因(成本動因)以及作業完成情況(業績計量)的信息。流程觀關注的是確認作業成本的根源、評價已經完成的工作和已實現的結果。企業利用這些信息,可以改進作業鏈,提高從外部顧客獲得的價值。
三、流程價值分析
1.基本思想
流程價值分析關心的是作業的責任,其思想是以作業來識別資源,將作業分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并把作業和流程聯系起來,確認流程的成本動因,計量流程的業績,從而促進流程的持續改進。
2.分析內容
成本動因分析、作業分析和作業業績考核三個部分。
(1)成本動因分析
產出量指標不一定是作業發生的根本原因,必須進行動因分析,找出形成作業成本的根本原因,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作業。
(2)作業分析(改善流程,流程價值分析的核心)
主要目標是認識企業的作業過程,以便從中發現持續改善的機會及途徑。
、倩緝热
分析和評價作業、改進作業和消除非增值作業
首先需要將每一項作業分為增值作業或非增值作業,明確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然后再進一步確定如何將非增值成本減至最小。
、诎凑諏︻櫩蛢r值的貢獻,作業可以分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
③作業成本管理中成本節約的途徑。
(3)作業業績考核
財務指標主要集中在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上,可以提供增值與非增值報告,以及作業成本趨勢報告。
非財務指標主要體現在效率、質量和時間三個方面,如投入產出比、次品率和生產周期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