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標現金余額的確定
(一)成本模型
持有現金是有成本的,最優的現金持有量是使得現金持有成本最小化的持有量。模型考慮的現金持有成本包括如下項目。
1.機會成本
現金的機會成本,是指企業因持有一定現金余額喪失的再投資收益。放棄的再投資收益即機會成本屬于變動成本,它與現金持有量的多少密切相關,即現金持有量越大,機會成本越大,反之就越小。
2.管理成本
現金的管理成本,是指企業因持有一定數量的現金而發生的管理費用。例如管理人員工資、安全措施費用等。一般認為這是一種固定成本。
3.短缺成本
現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現金持有量不足,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所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即與現金持有量負相關。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據現金有關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最佳現金持有量=min(管理成本+機會成本+短缺成本)
其中,管理成本屬于固定成本,機會成本是正相關成本,短缺成本是負相關成本。因此,成本分析模式是要找到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所組成的總成本曲線中最低點所對應的現金持有量,把它作為最佳現金持有量。可用圖7-2表示:
【例7-1】某企業有四種現金持有方案,它們各自的持有量、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如表7-1所示。假設現金的機會成本率為12%。要求確定現金最佳持有量。
表7-1 現金持有方案 單位:元
方案項目 |
甲 |
乙 |
丙 |
丁 |
現金平均持有量 |
25 000 |
50 000 |
75 000 |
100 000 |
機會成本 |
3 000 |
6 000 |
9 000 |
12 000 |
管理成本 |
20 000 |
20 000 |
20 000 |
20 000 |
短缺成本 |
12 000 |
6 750 |
2 500 |
0 |
這四種方案的總成本計算結果如表7-2所示。
表7-2 現金持有總成本 單位:元
方案項目 |
甲 |
乙 |
丙 |
丁 |
機會成本 |
3 000 |
6 000 |
9 000 |
12 000 |
管理成本 |
20 000 |
20 000 |
20 000 |
20 000 |
短缺成本 |
12 000 |
6 750 |
2 500 |
0 |
總成本 |
35 000 |
32 750 |
31 500 |
32 000 |
將以上各方案的總成本加以比較可知,丙方案的總成本最低,故75 000元是該企業的最佳現金持有量。
(二)存貨模型
企業平時持有較多的現金,會降低現金的短缺成本,但也會增加現金占用的機會成本;而平時持有較少的現金,則會增加現金的短缺成本,卻能減少現金占用的機會成本。適當的現金與有價證券之間的轉換,是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徑。如果經常進行大量的有價證券與現金的轉換,則會加大轉換交易成本。
有價證券轉換回現金所付出的代價(如支付手續費用〉,被稱為現金的交易成本。現金的交易成本與現金轉換次數、每次的轉換量有關。企業平時持有的現金量越高,轉換的次數便越少,現金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反之,每次轉換回現金的金額越低,企業平時持有的現金量便越低,轉換的次數會越多,現金的交易成本就越髙。可見,現金交易成本與持有量成反比。現金的交易成本與現金的機會成本所組成的相關總成本曲線,如圖7-3所示。
現金的機會成本和交易成本是兩條隨現金持有量呈不同方向發展的曲線,兩條曲線交叉點相應的現金持有量,即是總成本最低的現金持有量。
(1)一定期間內的現金需求量,用T表示。
(2)每次出售有價證券以補充現金所需的交易成本,用F表示;一定時期內出售有價證券的總交易成本為:
交易成本=(T/C)×F
(3)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率,用K表示;一定時期內持有現金的總機會成本表示為:
機會成本=(C/2)×K
則:總成本=機會成本+交易成本=(C/2)×K+(T/C)×F。
從圖7-3可知,最佳現金持有量C*是機會成本線與交易成本線交叉點所對應的現金持有量,因此C*應當滿足:機會成本=交易成本,即(C*/2)×K=(T/C*)×F,整理可知: 。
【例7-2】某企業每月現金需求總量為5 200 000元,每次現金轉換的成本為1 000元,持有現金的再投資報酬率約為10%,則該企業的最佳現金持有量可以計算如下:
該企業最佳現金持有量為322 490元,持有超過322 490元則會降低現金的投資收益率,低于322 490元則會加大企業正常現金支付的風險。
(三)隨機模型
由于現金流量波動是隨機的,只能對現金持有量確定一個控制區域,定出上限和下限。當企業現金余額在上限和下限之間波動時,表明企業現金持有量處于合理的水平,無需進行調整。當現金余額達到上限時,則將部分現金轉換為有價證券;當現金余額下降到下限時,則賣出部分證券。
該模型有兩條控制線和一條回歸線。最低控制L取決于模型之外的因素,其數額是由現金管理部經理在綜合考慮短缺現金的風險程度、企業借款能力、企業日常周轉所需資金、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的。回歸線R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b——證券轉換為現金或現金轉換為證券的成本;
δ——企業每日現金流變動的標準差;
i——以日為基礎計算的現金機會成本。
最高控制線H的計算公式為:H=3R-2L
【例7-3】設某企業現金部經理決定L值應為10000元,估計企業現金流量標準差δ為1 000元,持有現金的年機會成本為15% ,換算為I值是0.00039,b=150元。根據該模型,可求得:
H=3×16 607-2×10 000=29 821 (元)
該企業目標現金余額為16 607元。若現金持有額達到29 821元,則買進13 214元的證券;若現金持有額降至10 000元,則賣出6 607元的證券。
計算出來的現金持有量比較保守。
【例題】(2010年第一大題第9小題)運用成本模型計算最佳現金持有量時,下列公式中,正確的是( )。
A.最佳現金持有量=min(管理成本+機會成本+轉換成本)
B.最佳現金持有量=min(管理成本+機會成本+短缺成本)
C.最佳現金持有量=min(機會成本+經營成本+轉換成本)
D.最佳現金持有量=min(機會成本+經營成本+短缺成本)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確定目標現金余額的成本模型認為最優的現金持有量是使得現金的機會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之和最小化的持有量。
【例題】(2011年第三大題第54小題)在隨機模型下,當現金余額在最高控制線和最低控制線之間波動時,表明企業現金持有量處于合理區域,無需調整。(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在隨機模型中,由于現金流量波動是隨機的,只能對現金持有量確定一個控制區域,定出上限和下限。當企業現金余額在上限和下限之間波動時,表明企業現金持有量處于合理的水平,無需進行調整。所以本題題干的說法正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