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資本成本 |
第 3 頁:杠桿效應 |
第 4 頁:資本結構 |
杠桿效應
【考情分析】
考頻:★★★
2010年、2011年單選,2007年多選,2012年綜合,2013年判斷,2009年計算
【本節目錄】
1.經營杠桿效應
2.財務杠桿效應
3.總杠桿效應
【高頻考點】:杠桿效應
財務管理中存在著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杠桿效應,表現為:由于特定固定支出或費用的存在,導致當某一財務變量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量會以較大幅度變動。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效應形式。杠桿效應既可以產生杠桿利益,也可能帶來杠桿風險。
(一)經營杠桿效應
經營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性經營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業的資產報酬(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大于業務量變動率的現象。經營杠桿反映了資產報酬的波動性,用以評價企業的經營風險。用息稅前利潤(EBIT)表示資產總報酬,則:
EBIT = S- V- F = (P -V C)Q-F = M- F
式中:EBIT:息稅前利潤;S:銷售額;V:變動性經營成本;F:固定性經營成本;Q:產銷業務量;P:銷售單價;Vc:單位變動成本;M:邊際貢獻。
上式中,影響EBIT的因素包括產品售價、產品需求、產品成本等因素。當產品成本中存在固定成本時,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產銷業務量的增加雖然不會改變固定成本總額,但會降低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便息稅前利潤的增長率大于產銷業務量的增長率,進而產生經營杠桿效應。當不存在固定性經營成本時, 所有成本都是變動性經營成本,邊際貢獻等于息稅前利潤,此時息稅前利潤變動率與產銷業務量的變動率完全一致。
2.經營杠桿系數
只要企業存在固定性經營成本,就存在經營杠桿效應。但以不同產銷業務量為基礎,其經營杠桿效亟的大小程度是不一致的。測算經營杠桿效應程度,常用指標為經營社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DOL),是息稅前利潤變動率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比值,計算公式為:
3.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企業由于生產經營上的原因而導致的資產報酬波動的風險。引起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和生產成本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經營杠桿本身并不是資產報酬不確定的根源,只是資產報酬波動的表現。但是,經營杠桿放大了市場和生產等因素變化對利潤波動的影響。經營杠桿系數越高,表明息稅前利潤受產銷量變動的影響程度越大, 經營風險也就越大。根據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有:
上式表明,在息稅前利潤為正的前提下,經營杠桿系數最低為1, 不會為負數;只要有固定性經營成本存在,經營杠桿系數總是大于1。
從上式可知,影響經營杠桿的因素包括:企業成本結構中的固定成本比重;息稅前利潤水平。其中,息稅前利潤水平又受產品銷售數量、銷售價格、成本水平(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高低的影響。固定成本比重越高、成本水平越高、產品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水平越低,經營杠桿效應越大,反之亦然。
(二)財務杠桿效應
可見,資本成本固定型的資本所占比重越高,財務杠桿系數就越大。A公司由于不存在有固定資本成本的資本,沒有財務杠桿效應; B公司存在債務資本,其普通股收益增長幅度是息稅前利潤增長幅度的1.176倍;C公司不僅存在債務資本,而且債務資本的比重比B 公司髙,其普通股收益增長幅度是息稅前利潤增長幅度的1.370倍。
3.總杠桿與公司風險
公司風險包括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反映了企業的整體風險。總杠桿系數反映了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間的關系,用以評價企業的整體風險水平。在總杠桿系數一定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與財務杠桿系數此消彼長。總杠桿效應的意義在于:第一,能夠說明產銷業務量變動對普通股收益的影響,據以預測未來的每股收益水平;第二,揭示了財務管理的風險管理策略,即要保持一定的風險狀況水平,需要維持一定的總杠桿系數,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可以有不同的組合。
一般來說,固定資產比重較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經營杠桿系數高,經營風險大,企業籌資主要依靠權益資本, 以保持較小的財務杠桿系數和財務風險;變動成本比重較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經營杠桿系數低,經營風險小,企業籌資可以主要依靠債務資金,保持較大的財務杠桿系數和財務風險。
一般來說,在企業初創階段,產品市場占有率低,產銷業務量小,經營杠桿系數大,此時企業籌資主要依靠權益資本,在較低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在企業擴張成熟期,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產銷業務量大,經營杠桿系數小,此時,企業資本結構中可擴大債務資本比重,在較高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