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多種產品量本利分析
(一)加權平均法
1.含義
在各種產品邊際貢獻的基礎上,以各種產品的預計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權數,確定企業加權平均的綜合邊際貢獻率,進而分析多品種條件下量本利關系的一種方法。
2.計算公式
某產品保本點銷售額=綜合保本點銷售額×該產品銷售比重
某產品保本點銷售量=該產品保本點銷售額/該產品的單價
(二)聯合單位法
1.含義
指在事先確定各種產品間產銷實物量比例的基礎上,將各種產品產銷實物量的最小比例作為一個聯合單位,確定每一聯合單位的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進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
2.基本計算步驟與公式
(1)各種產品銷量的最小比例作為聯合單位
(2)聯合單價=一個聯合單位的全部收入
聯合單位變動成本=—個聯合單位的全部變動成本
(3)聯合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聯合單價-聯合單位變動成本)
(4)某產品保本點=聯合保本量×一個聯合單位中包含的該產品的數量
【例8-5】某公司生產銷售A、B、C三種產品,銷售單價分別為20元、30元、40元;預計銷售量分別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預計各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分別為12元、24元、28元;預計固定成本總額為180000元。
【要求】按聯合單位法進行多種產品的保本點分析。
【解析】
產品銷售比=A:B:C=30000:20000:10000=3:2:1
聯合單價=20×3+30×2+40×1=160(元)
聯合單位變動成本=12×3+24×2+28×1=112(元)
聯合保本量=180000/(160-112)=3750(件)
各種產品保本銷售量計算:
A產品保本銷售量=3750×3=11250(件)
B產品保本銷售量=3750×2=7500(件)
C產品保本銷售量=3750×1=3750(件)
A產品保本銷售額=11250×20=225000(元)
B產品保本銷售額=7500×30=225000(元)
C產品保本銷售額=3750×40=150000(元)
(三)分算法
1、含義
分算法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將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標準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確定每種產品應補償的固定成本數額,然后再對每一種產品按單一品種條件下的情況分別進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2、基本步驟與公式
(1)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總額/各產品的分配標準合計
(2)某產品應分配的固定成本數額=分配率×某產品的分配標準
(3)某產品的保本銷量=該產品應分配的固定成本數額/(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例8-5】某公司生產銷售A、B、C三種產品,銷售單價分別為20元、30元、40元;預計銷售量分別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預計各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分別為12元、24元、28元;預計固定成本總額為180000元。
【要求】按分算法進行多種產品的量本利分析,假設固定成本按照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比重分配。
【解析】
固定成本分配率=180000/480000=0.375
分配給A產品的固定成本=240000×0.375=90000(元)
分配給B產品的固定成本=120000×0.375=45000(元)
分配給C產品的固定成本=120000×0.375=45000(元)
A產品的保本量=90000/(20-12)=11250(件)
A產品的保本額=11250×20=225000(元)
B產品的保本量=45000/(30-24)=7500(件)
B產品的保本額=7500×30=225000(元)
C產品的保本量=45000/(40-28)=3750件
C產品的保本額=3750×40=150000元。
(四)順序法
1、含義
順序法是指按照事先規定的品種順序,依次用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補償整個企業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產品的邊際貢獻補償完為止,從而完成量本利分析 的一種方法。
2、排序方法
(1)樂觀的排列,即按照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由高到低排列,邊際貢獻率高的產品先銷售、先補償,邊際貢獻低的后銷售、后補償
(2)悲觀的排列,即假定各品種銷售順序與樂觀排列相反
(3)按照市場實際銷路是否順暢來確定,但這種順序的確定缺乏統一的標準,存在一定的主觀性。
(五)主要產品法
1、基本原理
當企業產品品種較多的情況下,如果存在一種產品是主要產品,它提供的邊際貢獻占企業邊際貢獻總額的比重較大,代表了企業產品的主導方向,則可以按該主要品種的有關的資料進行量本利分析,視同于單一品種。
2、計算方法
主要產品法計算方法與單一品種的量本利分析相同
【提示】
(1)確定主要品種應以邊際貢獻為標志,并只能選擇一種主要產品。
(2)主要產品法的依據是:主要產品必須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點,因此固定成本應主要由該產品負擔。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