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將于5月14日開始,現階段為提高備考階段,學員不僅要努力備考的同時,也應該多關注2016年全國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匯總,本篇為2016年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實務》高頻考點。
存貨的內容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類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以及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銷商品等。
1.原材料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等。
2.在產品是指企業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產物,包括正在各個生產工序加工的產品和已加工完畢但尚未檢驗或已檢驗但尚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
3.半成品是指經過一定生產過程并已檢驗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為產成品,仍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產品。
4.產成品是指工業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企業接受來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后,應視同企業的產成品。
5.商品是指商品流通企業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6.包裝物是指為了包裝本企業的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其主要作用是盛裝、裝潢產品或商品。
7.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各種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其特點是單位價值較低,或使用期限相對于固定資產較短,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其原有實物形態基本不變。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構成了周轉材料。周轉材料是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不符合固定資產定義,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
8.委托代銷商品是指企業委托其他單位代銷的商品。
存貨成本的確定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算。存貨的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貨的采購成本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其中,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照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稅額。
存貨的相關稅費是指企業購買存貨發生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以及相應的教育費附加等應計入存貨采購成本的稅金。
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是指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費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是指商品在運輸的過程中,因商品性質、自然條件及技術設備等因素,所發生的自然的或不可避免的損耗。例如,汽車在運輸煤炭、化肥等的過程中自然散落以及易揮發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自然揮發。
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于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于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企業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存貨的加工成本
存貨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貨的加工過程中發生的追加費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直接從事產品生產和勞務提供人員的職工薪酬。
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3.存貨的其他成本
存貨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企業設計產品發生的設計費用通常應計入當期損益,但是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用應計入存貨的成本。
存貨的來源不同,其成本的構成內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過購買而取得的存貨的成本由采購成本構成;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等自制或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的成本由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構成。實務中具體按以下原則確定:
(1)購入的存貨,其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生的工、費支出和挑選整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數量損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
(2)自制的存貨,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裝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庫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的各項實際支出。
(3)委托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費、裝卸費、保險費、委托加工的往返運輸費等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
但是,下列費用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在其發生的時候計入當期損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不應計入存貨成本。如由于自然災害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由于這些費用的發生無助于使該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確認為當期損益。
(2)倉儲費用指企業在存貨采購入庫后發生的儲存費用,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應計入存貨成本。如某種酒類產品生產企業為使生產的酒達到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而必須發生的倉儲費用,應計入酒的成本,而不應計入當期損益。
(3)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計入存貨成本。
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實務中,企業發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如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會計期末應調整為實際成本。
企業應根據各類存貨的實物流轉方式、企業管理的要求、存貨的性質等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以及當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對于性質和用途相同的存貨,應當采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可以采用的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等。
1.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
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工作量較大。因此,這種方法適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入存貨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成本
2.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具體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發出存貨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成本+∑ (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由于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和金額,因此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4.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的合計金額,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的合計額,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能夠使企業管理層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于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關注566會計職稱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會計職稱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會計職稱"
初級QQ群: | 中級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