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以下對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表述正確的有( )
A、稅率變動時“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余額不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B、根據新的會計準則規定,商譽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C、與聯營企業、合營企業投資等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D、遞延所得稅=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
E.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2.以下業務不影響到“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有( )。
A、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B、非公益性捐贈支出
C、國債利息收入 D、稅務上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執行不超過10年的攤銷標準。
3.下列有關資產計稅基礎的判定中,正確的是( )
A、某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成本為100萬元,該時點的計稅基礎為100萬元,會計期末公允價值變為90萬元,會計確認賬面價值為90萬元,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保持不變,仍為100萬元;
B、一項按照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企業最初以1000 萬元購入,購入時其初始投資成本及計稅基礎均為1000萬元,當期期末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份額50萬元后,會計賬面價值為1050萬元,而其計稅基礎依然為1000萬元;
C、一項用于出租的房屋,取得成本為500萬元,會計處理按照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稅法規定按直線法計列折舊,使用年限為10年,凈殘值為0。一年的折舊后,該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為40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450萬元;
D、企業支付了3000萬元購入另一企業100%的股權,購買日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600萬元,則企業應確認的合并商譽為400 萬元 ,稅法規定,該項商譽的計稅基礎為0;
E、企業持有的某項投資,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現金股利,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可分得100萬元。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33%,則該項應收股利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可從未來期間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100萬元,由于雙方適用所得稅稅率相同,該部分股利性收入是免稅的,其計稅基礎等同于賬面價值;
4、下列有關暫時性差異的論斷中,錯誤的是( )。
A、所有的時間性差異均屬于暫時性差異;
B、2008年企業的計稅工資為50萬元,而截止當年末該企業自費用中提取了60萬元的工資,形成“應付職工薪酬”年末結余60萬元,則“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為50萬元。
C、預計負債的計稅基礎應為0;
D、當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對應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5、下列有關所得稅的論斷中,正確的是( )。
A、當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會派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B、在計算應稅所得時,新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額應追加稅前會計利潤;
C、在計算應稅所得時,轉回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抵減當期稅前會計利潤;
D、所有長期資產的減值計提均派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6、下列有關所得稅的論斷中正確的是( )。
A、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注重資產負債表,要求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更符合負債和資產的定義;
B、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余額等于期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現行所得稅率的乘積;
C、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只有預計能在未來轉回的時間內產生足夠的應稅所得,本期可抵減暫時性差異才能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D.備抵法下壞賬損失的認定額超過應收款項5‰的部分會派生可抵減暫時性差異。
7、下列有關負債計稅基礎的判定中,正確的是( )。
A、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售后三包等原因于當期確認了100萬元的預計負債。則該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計稅基礎為0 ;
B、企業因債務擔保確認了預計負債1000萬元,則該項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計稅基礎也是1000萬元;
C、企業收到客戶的一筆款項80萬元,因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會計上作為預收賬款反映,但符合稅法規定的收入確認條件,該筆款項已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則預收賬款的賬面價值為80萬元,計稅基礎為0;
D、企業收到客戶的一筆款項80萬元,因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會計上作為預收賬款反映,如果稅法規定的收入確認時點與會計準則保持一致,則預收賬款的賬面價值為80萬元,計稅基礎也是80萬元;
E、某企業當期確認應支付的職工工資及其他薪金性質支出計200萬元,尚未支付。按照稅法規定的計稅工資標準可以于當期扣除的部分為170萬元。 則“應付職工薪酬”的賬面價值為200萬元,計稅基礎也是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