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
第 5 頁:第二節 存貨的期末計量 |
【例2-4】20×9年,由于產品更新換代,甲公司決定停止生產B型機器。為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甲公司決定將原材料中專門用于生產B型機器的外購原材料——鋼材全部出售,20×9年12月31日其賬面價值(成本)為900 000元,數量為10噸。根據市場調查,此種鋼材的市場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為60 000元/噸,同時銷售這10噸鋼材可能發生銷售費用及稅金50 000元。
本例中,由于企業已決定不再生產B型機器,因此,該批鋼材的可變現凈值不能再以B型機器的銷售價格作為其計量基礎,而應按照鋼材本身的市場價格作為計量基礎。因此,該鋼材的可變現凈值應為550 000元(60 000×10-50 000)。
(2)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其可變現凈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例題10·單選題】下列關于存貨可變現凈值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2009年考題)
A.可變現凈值等于存貨的市場銷售價格
B.可變現凈值等于銷售存貨產生的現金流入
C.可變現凈值等于銷售存貨產生現金流入的現值
D.可變現凈值是確認存貨跌價準備的重要依據之一
【答案】D
【解析】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所以選項ABC都不正確。
(3)可變現凈值中估計售價的確定方法
①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通常應以產成品或商品的合同價格作為其可變現凈值的計量基礎。
如果企業與購買方簽訂了銷售合同(或勞務合同,下同)并且銷售合同訂購的數量大于或等于企業持有的存貨數量,在這種情況下,在確定與該項銷售合同直接相關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應以銷售合同價格作為其可變現凈值的計量基礎。即如果企業就其產成品或商品簽訂了銷售合同,則該批產成品或商品的可變現凈值應以合同價格作為計量基礎;如果企業銷售合同所規定的標的物還沒有生產出來,但持有專門用于生產該標的物的材料,則其可變現凈值也應以合同價格作為計量基礎。
【例題11·單選題】2008年9月3日,新世紀公司與希望公司簽訂了一份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雙方約定,2009年1月20日,新世紀公司應按每臺62萬元的價格向希望公司提供甲產品6臺。2008年12月31日,新世紀公司甲產品的賬面價值(成本)為280萬元,數量為5臺,單位成本為56萬元。2008年12月31日,甲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為60萬元/臺。銷售5臺甲產品預計發生銷售費用及稅金為10萬元。2008年12月31日,新世紀公司結存的5臺甲產品的賬面價值為( )萬元。
A.300 B.290 C.280 D.270
【答案】C
【解析】根據新世紀公司與希望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規定,該批甲產品的銷售價格已由銷售合同約定,并且其庫存數量小于銷售合同約定的數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計算甲產品的可變現凈值應以銷售合同約定的價格62萬元作為計量基礎,其可變現凈值=62×5-10=300(萬元),因其成本為280萬元,所以賬面價值為280萬元。
【例題12·單選題】2008年12月26日,新世紀公司與希望公司簽訂了一份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雙方約定,2009年3月20日,新世紀公司應按每臺62萬元的價格向希望公司提供乙產品6臺。2008年12月31日,新世紀公司還沒有生產該批乙產品,但持有的庫存C材料專門用于生產該批乙產品6臺,其賬面價值(成本)為144萬元,市場銷售價格總額為152萬元。將C材料加工成乙產品尚需發生加工成本230萬元,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2008年12月31日C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為( )萬元。
A.144 B.152 C.372 D.142
【答案】D
【解析】由于新世紀公司與希望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規定,乙產品的銷售價格已由銷售合同約定,新世紀公司的乙產品還未生產,但持有庫存C材料專門用于生產該批乙產品,且可生產的乙產品的數量不大于銷售合同訂購的數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計算該批C材料的可變現凈值時,應以銷售合同約定的乙產品的銷售價格總額372萬元(62×6)作為計量基礎。C材料的可變現凈值=372-230=142(萬元)。
②如果企業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的數量,超出部分的存貨可變現凈值,應以產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銷售價格作為計量基礎。
相關推薦:考試吧特別策劃:2010年會計職稱考試備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