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五、綜合題
1.
【答案】
事項(1),甲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為權益工具的,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而是通過資本公積轉回。
更正分錄如下: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資產減值損失 5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5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所得稅費用 1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7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資產減值損失 375
借:盈余公積 37.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7.5
事項(2),甲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結算的,應當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起,根據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實際成本等,按暫估價值轉入固定資產,并按有關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規定,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更正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 2500
貸:在建工程 25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管理費用 50
貸:累計折舊 50(2500÷25×6/12)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財務費用 50
——管理費用 140
貸:在建工程 190
應交所得稅調減=(50+50+140)×25%=60(萬元)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6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所得稅費用 6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8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80
借:盈余公積 18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8
事項(3),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應予以資本化,在該無形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將其結轉計入無形資產成本中,在后續持有期間對其進行攤銷。
更正分錄如下:
借:無形資產 12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管理費用 12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管理費用 30(1200÷10×3/12)
貸:累計攤銷 30
應交所得稅調增=(1200-30)×150%×25%=438.75(萬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所得稅費用 438.7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438.75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31.2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31.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3.13
貸:盈余公積 73.13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1200-30=1170(萬元),計稅基礎=1170×150%=1755(萬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不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不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
2.
【答案】
事項(1),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判斷依據: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不可以從公允價值模式變更為成本模式。
更正分錄為: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60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480(6000÷25×2)
盈余公積 52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68
貸:投資性房地產 60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00(6000-5000)
借: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240
貸:其他業務成本 24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5000-4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500
事項(2),甲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該組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為300萬元(10000-9700)至700萬元(10000-9300),甲公司在轉移時簽訂協議約定,若該組貸款發生違約,則甲公司最多承擔違約金1000萬元(10000×10%),由此可以判斷甲公司繼續保留了該組住房抵押貸款的所有重要風險,不應終止確認該組住房抵押貸款。
更正分錄如下:
借:貸款 9000
繼續涉入負債 1100
貸:金融負債 9100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00
事項(3),甲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甲公司未將該應收賬款的風險報酬轉移給銀行,所以甲公司不應終止確認該應收賬款,應將收到的價款確認為一項負債。
更正分錄如下:
借:應收賬款 3510
貸:短期借款 3300
營業外支出 210
事項(4),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權益工具確認每期管理費用和資本公積時,應按授予日的公允價值計量。
更正分錄如下:
2012年1月1日,甲公司追溯調整前確認的資本公積=200×10×5×2/4=5000(萬元),追溯調整后確認的資本公積=200×10×3×2/4=3000(萬元)。更正會計差錯時恢復至追溯前應補確認資本公積2000萬元(5000-30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0
貸:資本公積 2000
借:盈余公積 2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8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0
2012年度甲公司按2012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確認的資本公積=200×10×2.5×3/4-200×10×3×2/4=750(萬元),正確做法為:2012年度應按照授予日的公允價值確認資本公積=200×10×5×3/4-200×10×5×2/4=2500(萬元),所以應調整的資本公積=2500-750=1750(萬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管理費用 1750
貸:資本公積 1750
3.
【答案】
(1)按照代銷清單確認收入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主營業務收入 1000
貸:應收賬款 1000
借:發出商品 8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主營業務成本 800
借:應收賬款 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銷售費用 50
(1000×5%)
借:壞賬準備 47.5(950×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資產減值損失 47.5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7.5
[(1000-800-50)×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1.88(47.5×25%)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25.62
(2)售后回購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主營業務收入 1000
貸:其他應付款 1000
借:庫存商品 7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主營業務成本 75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財務費用 50(5×50/5)
貸:其他應付款 5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75[(1000-750+50)×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75
(3)轉讓尚未實現,無需做賬
借:長期股權投資 54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投資收益 600
貸:其他應收款 600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50(600×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150
(4)預計待執行合同的損失,預計合同成本230萬元(150+80)超過合同收入200萬元,待執行合同變為虧損合同。執行合同損失30萬元(230-200)與支付違約金損失15萬元相比,騰達公司選擇較低者,即選擇違約支付違約金。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外支出 15
貸:預計負債 1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75(15×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3.75
(5)銷售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安裝沒有完成不確認收入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主營業務收入 500
貸:預收賬款 500
借:發出商品 36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主營業務成本 36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5(140×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35
(6)日后事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資產減值損失 234
貸:資產減值損失 234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8.5(234×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 58.5
(7)企業收到的所得稅返還屬于政府補助,應按《政府補助》準則的規定處理。在實際收到所得稅返還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不應追溯調整已對外報出的2013年度財務報表相關項目。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20
貸:營業外收入 720
搜索微信公眾賬號“考試吧會計職稱”
初級QQ群: | 中級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