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B
【解析】企業應當披露重要的會計政策,不具有重要性的會計政策可以不予披露。判斷會計政策是否重要,應當考慮與會計政策相關的項目的性質和金額,選項B不正確。
2.
【答案】A
【解析】下列兩種情況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第一,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第二,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因此選項B、C和D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情形。
3.
【答案】C
【解析】國家沒有發布相關的會計處理辦法,應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選項C正確
4.
【答案】B
【解析】該項會計政策變更對黃河公司2013年期初留存收益的影響的金額=(6000-5000)×(1-25%)=750(萬元)。
5.
【答案】C
【解析】調增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60-220=40,選項C正確。
6.
【答案】B
【解析】上述會計政策變更對長江公司2013年年初未分配利潤的影響=[13000-(10000-10000/50×3)]×(1-25%)×(1-10%)=2340(萬元),選項B正確。
7.
【答案】B
【解析】選項A、C和D均屬于應披露的會計政策;選項B,屬于會計估計。
8.
【答案】B
【解析】進行會計估計時,往往以最近已經發生的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選項B不正確。
9.
【答案】C
【解析】選項C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10.
【答案】B
【解析】甲企業該會計估計變更減少2013年度利潤總額=(3600-3600/10×2)×2/8-3600/10=360(萬元),選項D正確。
11.
【答案】B
【解析】會計估計變更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應披露:(1)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原因;(2)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影響數;(3)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披露這一事實和原因。因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所以不存在會計估計變更累積影響數,選項B不正確。
12.
【答案】A
【解析】如果甲公司采用先進先出法,期末庫存的460千克存貨中有10千克為3月購入的,450千克為5月購入的,那么期末存貨未計提減值準備前的賬面價值=10×65+450×70=32150(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2150-27600=4550(元);如果采用加權平均法,2010年存貨的平均單價=(3600+300×65+450×70)÷(60+300+450)=67.41(元),期末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前的賬面價值=67.41×460=31008.6(元),應計提的減值準備=31008.6-27600=3408.6(元)。會計政策變更對存貨跌價準備的影響金額=3408.6-4550=-1141.4(元)。
13.
【答案】C
【解析】企業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但確定前期差錯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除外,選項A不正確;對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錯,企業不需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但應調整發現當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選項B不正確;對于發生的重要的前期差錯,如影響損益,應將其對損益的影響數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選項D不正確。
14.
【答案】A
【解析】待執行合同變為虧損合同時,長江公司應確認待執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的損失和預計負債。與甲公司合同因其不存在標的資產,故應確認預計負債金額,執行合同損失=(1.38-1.2)×1000=180(萬元),不執行合同違約金損失為150萬元,退出合同最低凈成本150萬元;長江公司應確認退出合同支付的違約金損失為一項預計負債;
與乙公司合同存在標的資產,執行合同損失=1200-0.3×3000=300(萬元);不執行合同違約金損失=0.3×3000×20%=180(萬元),退出合同最低凈成本180萬元。由于存貨市價沒有發生減值,長江公司應將退出合同支付的違約金損失確認為一項預計負債。
差錯更正會計分錄:
借:營業外支出 330(150+180)
貸:預計負債 330
選項A正確。
15.
【答案】D
【解析】2011年應計提的折舊金額=5500×10/55×9/12=750(萬元);2012年應計提的折舊金額=5500×10/55×3/12+5500×9/55×9/12=925(萬元);因此,影響2012年年初未分配利潤的金額=(750+925)×(1-25%)×(1-10%)=1130.63(萬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