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公司是一家冰箱生產企業,全年需要壓縮機360 000臺,均衡耗用。全年生產時間為360天,每次的訂貨費用為160元,每臺壓縮機持有費率為80元,每臺壓縮機的進價為900元。根據經驗,壓縮機從發生訂單到進入可使用狀態一般需要5天,保險儲備量為2000臺。
要求:
(1)計算經濟訂貨批量。
(2)計算全年最佳定貨次數。
(3)計算最低存貨成本。
(4)計算再訂貨點。
參考答案:(1)經濟訂貨批量=(2×360000×160/80)^(1/2)=1200(臺)
(2)全年最佳定貨次數=360000/1200=300(次)
(3)最低存貨相關成本=(2×360000×160×80)^(1/2)=96000(元)
最低存貨總成本=96000+900×360000+2000×80=324256000(元)
(4)再訂貨點=預計交貨期內的需求+保險儲備=5×(360000/360)+2000=7000(臺)
試題點評: 本題考核存貨管理中最優存貨量的確定,題目難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基本公式就可以解題了,這個題目考生不應失分。
4.D公司總部在北京,目前生產的產品主要在北方地區銷售,雖然市場穩定,但銷售規模多年徘徊不前。為了擴大生產經營,尋求新的市場增長點,D公司準備重點開拓長三角市場,并在上海浦東新區設立分支機構,負責公司產品在長三角地區的銷售工作,相關部門提出了三個分支機構設置方案供選擇:甲方案為設立子公司;乙方案為設立分公司;丙方案為先設立分公司,一年后注銷再設立子公司。D公司總部及上海浦東新區分支機構有關資料如下:
資料一:預計D公司總部2010~2015年各年應納稅所得額分別1 000萬元、1 100萬元、1 200萬元、1 300萬元、1 400萬元、1 500萬元。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資料二:預計上海浦東新區分支機構2010~2015年各年應納稅所得額分別為-1 000萬元、2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400萬元。假設分公司所得稅不實行就地預繳政策,由總公司統一匯總繳納;假設上海浦東新區納稅主體各年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均為15%。
要求:計算不同分支機構設置方案下2010~2015年累計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并從稅收籌劃角度分析確定分支機構的最佳設置方案。
參考答案:
甲方案:
分支機構采取子公司形式,所以需要納稅。
2010~2015年公司總部繳納所得稅總額為(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5%=1875(萬元);
由于分支機構獨立納稅,并且虧損可以在五年內稅前彌補,所以分支機構在2010~2014都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2015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400*15%=60(萬元);
甲方案下公司總部和分支機構共計納稅1875+60=1935(萬元)。
乙方案:分支機構采取分公司形式設立,不具備獨立納稅人條件,需要匯總到企業總部集中納稅。
2010~2015年公司總部和分支機構合并后應納稅所得額分別為:(1000-1000)、(1100+200)、(1200+200)、(1300+300)、(1400+300)、(1500+400)即:0萬元、1300萬元、1400萬元、1600萬元、1700萬元、1900萬元。
2010~2015年公司總部和分支機構納稅總額為:(1300+1400+1600+1700+1900)*25%=1975(萬元)
丙方案:
2010年公司總部及分支機構并合并納稅,所以兩者應繳納的所得稅為:公司總部應繳所得稅為(1000-1000)×25%=0(萬元)。
2011~2015年公司總部和分支機構各自單獨繳納企業所得稅:
2011~2015年公司總部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5%=1625(萬元)
2011~2015年分支機構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200+200+300+300+400)*15%=210(萬元)
丙方案下應繳的企業所得稅總額=1625+210=1835(萬元)
所以三個方案中,丙方案繳納的所得稅最少,為最佳設置方案。
試題點評:本題考核的是不同方案下企業所得稅的計算,考核的知識點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于合并納稅和五年彌虧的時間限制。
相關推薦:2010年會計職稱考試試題及答案交流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