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綜合題
1、中原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公司)2006年末支付1000萬元購置了一棟辦公樓,用于出租,屬于投資性房地產。中原公司與天地公司簽訂經營租賃合同,從2007年1月1日起,租期三年,每年租金80萬元,在年初一次性收取。中原公司對該投資性房地產采用成本模式計量,該投資性房地產的使用年限為25年,預計凈殘值為0,按直線法計提折舊。 2009年1月1日起,鑒于能取得可靠的公允價值,中原公司對該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并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已知2007年末該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1100萬元;2008年末該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1150萬元。假設按照稅法規定,該固定資產按照成本模式計量發生的損益交納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33%,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中原公司按凈利潤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要求】(1)對該投資性房地產在2006年~2008年有關業務進行處理(假設計提折舊和確認收入均在年末)。(2)假設對該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對2007年和2008年有關業務進行處理。(3)對該投資性房地產在2009年的會計政策變更進行會計處理。 ①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累計影響數,并填列下表
②對會計政策變更進行賬務處理 ③對2009年編制的年報中涉及政策變更的數據進行調整,并填列下列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2、中原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發行A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1月1日,中原公司用銀行存款36000萬元從證券市場上購入華泰公司發行在外70%的股份并能夠控制公司,同時,華泰公司賬面所有者權益為50000萬元(與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相等),其中:股本為42000萬元,資本公積為3300萬元,盈余公積為70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4000萬元。中原公司和華泰公司不屬于同一控制的兩個公司。(1)華泰公司2007年實現凈利潤29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290萬元;2007年宣告分派2006年現金股利1300萬元,無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2008年實現凈利潤35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350萬元,2008年宣告分派2007年現金股利1500萬元。(2)中原公司2007年銷售一批產品給華泰公司,售價600萬元,成本500萬元,華泰公司2007年未實現對外銷售,2008年中原公司又出售一批產品給華泰公司,售價900萬元,成本700萬元,華泰公司2008年對外銷售2007年從中原公司購進產品的70%,銷售2008年從中原公司購進產品的60%。(3)中原公司2007年6月15日出售一件產品給華泰公司,產品售價為55萬元,成本為45萬元,華泰公司購入后作管理用固定資產入賬,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按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要求:(1)編制中原公司2007年和2008年與長期股權投資業務有關的會計分錄。(2)計算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按權益法調整后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3)編制該集團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合并抵銷分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相關推薦:2009年會計職稱考試各科目考前密押5套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