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解析 |
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AD
【解析】選項B,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選項C,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屬于新的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2.
【答案】ABCD
【解析】調增交易性金融資產年初余額=(470-350)+(1300-1000)=420(萬元),選項A正確;調增遞延所得稅負債年初余額=420×25%=105(萬元),選項B正確;調增盈余公積年初余額=(420-105)×15%=47.25(萬元),選項C正確;調增未分配利潤年初余額=420-105-47.25=267.75(萬元),選項D正確。
3.
【答案】ABCD
4.
【答案】ABD
【解析】會計估計變更,并不意味著以前期間會計估計是錯誤的,只是由于情況發生變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使得變更會計估計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選項C不正確。
5.
【答案】ABC
【解析】會計估計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的,其影響數應當在變更當期予以確認;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的,其影響數應當在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予以確認,選項D錯誤。
6.
【答案】ABCD
7.
【答案】AC
【解析】因差錯更正應調減2013年年初存貨30[320-(300-10)]萬元,調減2013年年初長期股權投資60(200×30%)萬元,選項A正確,選項B不正確;因差錯更正應調增2013年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7.5(30×25%)萬元,選項C正確,選項D不正確。
8.
【答案】ABC
【解析】如果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無論是屬于法規、規章要求而變更會計政策,還是因為經營環境、客觀情況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都可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累積影響數能夠可靠確定的部分應進行追溯調整,選項D不正確。
9.
【答案】ABC
【解析】在以后期間的財務報表中,不需要重復披露在以前期間的附注中已披露的前期差錯更正的信息,選項D不正確。
10.
【答案】ABC
【解析】事項(1),按照原折舊年限2014年應計提折舊=800/10=80(萬元),按照新折舊年限2014年應計提折舊=(800-80×3)/(7-3)=140(萬元),期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40-80=60(萬元),因為該事項影響遞延所得稅,從而影響所得稅費用,不影響應交稅費,所以2012年凈利潤減少額=60×(1-25%)=45(萬元);事項(2),按照原折舊方法2014年應計提折舊=(1100-100)/10=100(萬元),按照新折舊方法2014年應計提折舊=(1100-200)/(6-2)×2=450(萬元),期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50(萬元),因為該事項影響遞延所得稅,從而影響所得稅費用,不影響應交稅費,所以2014年凈利潤減少額=350×(1-25%)=262.5(萬元);事項(3),按照原比例2014年計提保修費用=10000×2.5%=250(萬元),按照新比例2014年計提保修費用=10000×4%=400(萬元),所以影響2014年凈利潤的金額=(400-250)×(1-25%)=112.5(萬元);事項(4),會計政策變更當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9500萬元,賬面價值=9000-270=8730(萬元),應納稅暫時性差異=9500–8730=770(萬元),影響2014年年初未分配利潤的金額=770×(1-25%)×(1-10%)=519.75(萬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