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解析 |
第十八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會計政策變更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項由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
B.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在每一會計期間和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C.會計政策變更表明以前的會計期間采用的會計政策存在錯誤
D.變更會計政策應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下列事項中,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是( )。
A.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由先進先出法轉換為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B.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由10年改為8年
C.發現上年年初購入的一項固定資產尚未計提折舊
D.企業第一次簽訂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3.采用追溯調整法時,不應考慮的因素是( )。
A.會計政策變更留存收益的變動
B.會計政策變更后的資產、負債的變化
C.會計政策變更導致損益變化而帶來的所得稅變動
D.會計政策變更導致損益變化而應補分的利潤
4.2009年12月31日,黃河公司將一棟辦公樓對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當日該辦公樓賬面價值為10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假設稅法對其處理與會計一致。2013年7月1日,長江公司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滿足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條件,甲公司決定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對該寫字樓進行后續計量。當日,該辦公樓公允價值為13000萬元;2013年12月31日,該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上升為15500萬元。則2013年長江公司該項投資性房地產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為( )萬元。
A.2750
B.10000
C.2500
D.7000
5.下列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中,應調整年初未分配利潤的是( )。
A.對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B.累積影響數無法合理確定的會計政策變更
C.對當期發生的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的交易或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D.對以前年度收入確認差錯進行更正
6.A公司2011年1月開始自行研發一項無形資產,至該項無形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累計發生支出700萬,其中研究階段發生支出160萬,開發階段發生支出540萬,假設開發階段的支出全部符合資本化條件。2011年5月1日該項無形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2013年5月30日,由于技術革新原因,A公司將該無形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縮短為5年,則A公司2013年該項無形資產的攤銷額為( )萬元。
A.75.6
B.96
C.114
D.144
7.甲公司的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按照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甲公司2012年1月1日購入一項專利權,實際支付價款200萬元,相關稅費5萬元,為引入新產品進行宣傳發生廣告費5萬元、管理費用5萬元。當日該項專利權達到預定用途,甲公司確認的初始成本為215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直線法攤銷,稅法和會計規定相同。2013年12月3日,甲公司在進行內部審計時,發現該會計差錯,并進行更正。假定2013年12月份的攤銷額已經計提,無形資產的攤銷計入管理費用。下列關于甲公司2013年年初資產負債表項目的調整處理中,正確的有( )。
A.應調減無形資產項目10萬元
B.應調減盈余公積項目0.9萬元
C.應調增遞延所得稅資產2.25萬元
D.應調減應交稅費項目2.25萬元
8.甲公司經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批準,于2013年1月1日開始對某棟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辦公樓的后續計量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該辦公樓系甲公司2010年12月31日購入,購入當日的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對該辦公樓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0(與稅法規定相同)。該辦公樓在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和2013年1月1日的公允價值分別為900萬元、1200萬元和1100萬元。甲公司對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按照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下列關于甲公司變更當日會計處理中,不正確的是( )。
A.調增投資性房地產200萬元
B.調增未分配利潤180萬元
C.調增未分配利潤135萬元
D.調增遞延所得稅負債50萬元
9.甲公司2012年年末首次對某條生產線進行減值測試,結果表明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500萬元,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460萬元。該生產線系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購入的,購入時實際支付價款1500萬元,當日即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假設甲公司計提減值準備后,該生產線的預計使用年限縮短為8年,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均未發生變化,則甲公司2013年度應當計提的折舊額為( )萬元。
A.150
B.115
C.125
D.166.67
10.淮北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10年5月1日,淮北公司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入一臺需要安裝設備,支付價款5000萬元(不含增值稅),分5期支付(假定增值稅稅額在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全額支付),每年5月1日支付1000萬元,并于當日支付價款1850萬元。2011年4月30日,該設備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發生安裝支出1311.64萬元。假定同期銀行借款年利率為5%,已知:(P/A,5%,4)=3.4651,(P/A,5%,5)=4.3295。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2013年1月1日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淮北公司將該設備的使用年限改為8年,則2013年該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為( )萬元。
A.830.49
B.789.47
C.760.10
D.770.74
11.2014年海峰公司在審核2013年財務報表(報表已經對外報出)時發現一項差錯,2012年9月,海峰公司按照有關規定,為其自主創新的某高新技術項目申報政府財政貼息,申報材料中表明該項目已于2012年3月啟動,預計共需投入資金2000萬元,項目期為2.5年,已投入資金600萬元。項目尚需新增投資1400萬元,其中計劃貸款800萬元,已與銀行簽訂貸款協議,協議規定貸款年利率6%,貸款期為2年。經審核,2012年11月政府批準撥付海峰公司貼息資金70萬元,分別在2013年10月1日和2014年10月1日支付30萬元和40萬元。2013年10月1日,海峰公司將收到的政府貼息資金30萬元計入營業外收入。關于上述事項,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A.海峰公司應追溯調減2013年報表中留存收益22.5萬元,同時調增遞延收益22.5萬元
B.海峰公司應調減2014年期初留存收益22.5萬元,調增期初遞延收益22.5萬元
C.海峰公司應追溯調減2013年報表中留存收益30萬元,同時調增遞延收益30萬元
D.海峰公司應調減2014年期初留存收益30萬元,調增期初遞延收益30萬元
12.淮北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13年5月1日,淮北公司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一批產品,售價為5000萬元(不含增值稅),成本3000萬元,分5期收取,每年5月1日收取1000萬元,并于當日收到價款1850萬元(假定增值稅稅額在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全額支付)。在現銷方式下,該批商品的銷售價格為4500萬元。假設當日淮北公司有關的增值稅納稅義務已經發生。淮北公司2013年5月1日,確認這一銷售收入5000萬元、增值稅稅額850萬元和長期應收款4000萬元,同時結轉成本3000萬元。關于淮北公司的上述事項,下列更正處理中正確的是( )。
A.應沖減確認的收入4000萬元,沖減成本2400萬元,將發出的商品確認發出商品2400萬元
B.應沖減確認的收入500萬元,同時確認未實現融資收益500萬元
C.應沖減確認的收入5000萬元,沖減成本3000萬元,將發出的商品確認為發出商品3000萬元
D.淮北公司的會計處理是正確的,不需要進行會計更正
13.甲公司2012年7月自行研發完成一項專利權,并于當月投入使用,實際發生研究階段支出1200萬元,開發階段支出80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按直線法攤銷,預計凈殘值為0。2013年6月檢查發現,該專利權攤銷期限應為8年,會計人員原錯誤估計為10年;2012年所得稅申報時已按相關成本費用的150%進行稅前扣除。稅法規定該項專利權的攤銷年限為8年,攤銷方法、預計凈殘值與會計規定相同。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按凈利潤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假定稅法允許其調整企業所得稅稅額,不考慮其他因素,則2013年6月該公司應( )。
A.調增年初盈余公積6.25萬元
B.調增所得稅費用上年金額25萬元
C.調減年初未分配利潤56.25萬元
D.調減年初無形資產150萬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