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2中考 | 2012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托業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GRE GMAT |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零起點法語 | 零起點德語 | 零起點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 駕駛員 網絡編輯 | 公共營養師 | 國際貨運代理人 | 保險從業資格 | 電子商務師 | 普通話 | 企業培訓師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化工工程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人力資源概述
主要內容:
本節首先通過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的比較闡明了人力資源的概念,從宏觀(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和微觀(企業)兩個層面說明了人力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構成;然后介紹了人力資源的五方面特征,包括能動性、可再生性、兩重性、時效性、社會性;最后闡述了人力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重點概念早知道:
人力資源:指企業組織內外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具體描述為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其中,企業人力資源的絕對數量=企業內在崗員工+企業外欲招聘的潛在員工、相對數量(企業人力資源率)=企業人力資源絕對數量/企業總員工數,它是企業競爭力的表征指標之一;企業人力資源的質量表現為企業勞動者的體質水平、文化水平、專業技術水平、勞動積極性。
一、人力資源的概念
(一)區分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概念和相關理論最早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奧多·舒而茨提出。當時有些經濟學家提出多種理論來揭開二戰后世界經濟迅猛發展之謎,但都認為應歸功于自然資源和資本資源;只有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舒而茨才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并成功地解決了古典經濟學家長期未能解決的“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什么”這樣一個難題,解開了當代富裕之謎。他認為人力資本才是國家和地區的富裕之源泉。這種理論突破了只有廠房、機器等物質性資源才是資本的局限,把國家地區和企業在教育保健、人口、遷移等方面投資所形成的人之能力的提高和生命的延長也看作是資本的一種形態。
舒而茨認為,人力資本是通過對人力資源投資而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體力、智力和技能。他指出,人力資本是另一種形態的資本,與物質資本共同構成了國民財富,而這種人力資本的有形形態就是人力資源,這種資源是企業、地區和國家生產與發展的要素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尤其令人歡欣鼓舞的是,舒而茨的人力資本投資理論對人類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他認為決定人類前途的并不是空間、土地和自然資源,而是人口的素質、技能和知識水平。
總體來看,人力資源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理解。
1.廣義的人力資源
指智力正常的人。
2.狹義的人力資源
有以下幾種定義。
(1)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們的總和,它體現為數量和質量兩個指標。
(2)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的總和。
(3)是指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們的總和。
(4)是指包含在人體內的一種生產能力。若被開發出來,則成為現實的勞動生產力,否則,是潛在的勞動生產力。
(5)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勞動者的能力,即處于勞動年齡的已直接投入建設的人的能力。
(6)是指一切具有為社會創造物質文化財富、為社會提供勞務和服務的人。
以上概念有的側重于人力資源的質量,有的卻側重于人力資源的數量;這里,我們定義人力資源為企業組織內外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具體描述為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
(二)人力資源的構成
主要從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兩方面來描述。
1.人力資源的數量
體現為人力資源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
(1)絕對數量: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中具有勞動能力、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總數。
絕對數量=勞動適齡人口—適齡人口中喪失勞動能力人口+適齡人口之外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
具體地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適齡就業人口,構成人力資源的大部分
②未成年勞動者或未成年就業人口
③老年勞動者或老年就業人口
④求業人口或待業人口
⑤就學人口
⑥從事家務勞動的人口
⑦軍隊服役的人口
⑧其他人口
以上前四部分是現實的社會勞動力供給,具直接性和已開發性;后四部分并未構成現實的社會勞動力供給,具間接性和尚未開發性,是人力資源的潛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