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生產要素的質量以及提高勞動效率和生產效率來擴大生產的規模的再生產是( )。
A.簡單再生產
B.擴大再生產
C.內涵擴大再生產
D.外延擴大再生產
答案:C
解析:社會主義再生產的特點是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從其實現的方式來看,分為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外延的擴大再生產是指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數量以及擴大生產場所來擴大生產規模;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則是指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生產要素的質量以及提高勞動效率和生產效率來擴大生產的規模。
12.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經過再分配形成的收入稱為( )。
A.分配收入
B.再分配收入
C.原始收入
D.派生收入
答案:D
解析: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形成國家集中的純收入、企業收入和生產勞動者的個人收入三部分,也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三種基本的原始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礎上,社會主義國民收入還要進行再分配。通過再分配形成的收入,稱為派生收入。
13.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積累基金是由幾個部分構成的,在下列選項中,屬于積累基金的是( )。
A.非生產性基本建設基金
B.社會消費基金
C.國家管理基金
D.勞動報酬基金
答案:A
解析:積累基金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所創造的國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產資金部分。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積累基金是由擴大生產基金、非生產性基本建設基金和社會后備基金三部分構成的。社會消費基金分為國家管理基金、文教衛生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三個部分。
14.當經濟發展中出現有效需求不足時,需要( ),以刺激經濟增長,增加就業。
A.增發國債,增加稅收,增加轉移支付
B.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C.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
D.提高再貼現率
答案:B
解析:當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時,政府應當實行赤字財政政策,以擴大總需求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15.( )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政類型。
A.生產建設財政
B.公共財政
C.分配財政
D.建設財政
答案:B
16.政府將財政支出主要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方面,這體現了公共財政的( )特征。
A.彌補市場失效
B.提供公平服務
C.效益性
D.非營利性
答案:D
17.我國的教育費附加屬于財政收入分類中的( )。
A.政府收費
B.專項收入
C.其他收入
D.專用基金收入
答案:B
解析:我國財政收入由一般性財政收入和特殊財政收入構成。
一般性財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1)稅收: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是各種財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形式;(2)國有資產收益:憑借國有資產所有權獲得的利潤、租金、股息、紅利、資金使用費等;(3)政府收費:包括規費和使用費兩種;
(4)專項收入:如教育費附加、排污費收入等;(5)其他收入:如罰沒收入、
利息收入等。特殊財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兩類:(1)專用基金收入;(2)政府債務收入。
18.政府債務收入不具有( )特征。
A.有償性
B.自愿性
C.靈活性
D.經常性
答案:D
解析:政府債務收入是政府以債務人身份,依據有借有還的信用原則取得的資金來源,是一種有償形式的、非經常性的財政收入。包括國家公債和地方公債,我國的公債一般指中央政府的債務即國家公債。特征:①有償性:政府必須還本付息,存在直接的返還關系;②自愿性:建立在認購者自愿購買基礎上;③靈活性:政府根據財政資金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
19.將稅收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是以( )為標準進行的分類。
A.稅收課稅對象 B.計稅依據
C.稅收管理權限 D.稅負能否轉嫁
答案:D
解析:直接稅是納稅人自己承擔稅負,不發生轉嫁關系的稅;間接稅是納稅人可以將稅負轉嫁他人的稅。
20.按照允許扣稅的范圍,我國目前采用的增值稅是( )。
A.消費型增值稅
B.收入型增值稅
C.生產型增值稅
D.轉移型增值稅
答案:C
解析:按照允許扣稅的范圍,世界各國的增值稅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消費型增值稅;二是收入型增值稅;三是生產型增值稅。生產型增值稅即不允許扣除固定資產中所含的稅款,這種類型的增值稅從全社會看,課稅對象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所以稱為生產型增值稅。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