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知識 | 經濟基礎理論 | |
工商管理 | 農 業 | |
商業管理 | 商業營銷 | |
稅 務 | 物 資 | |
財 政 | 金 融 | |
保 險 | 郵 電 | |
水路運輸 | 公路運輸 | |
鐵路運輸 | 人力資源 | |
房 地 產 | 旅 行 社 | |
價格管理 | 飯店管理 | |
工商行政 | 建筑經濟 |
二、人力資源的供求預測(掌握各種計算公式和方法)
(一)需求預測:指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內外部條件對企業未來人力資源需求的數量、質量及需求的時間等進行估計的活動。影響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因素主要有生產技術變化、管理方式變化、消費者購買行為、經濟形勢、企業市場占有率、政府的產業政策等。預測中需要考慮的變量包括:企業的業務量或產量,由此可推算人力需要量;預期的人員流動率,由引可推算企業的職位空缺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對人力的需求;生產技術水平或管理方式的變化對人力的需求;企業擁有的財務資源對人力需求的約束。
主要的預測方法有:
A.德爾菲法:綜合不同專家的意見來預測某一領域的發展趨勢,適合于長期趨勢預測。
選擇專家(只要熟悉問題,專家可以是管理者,也可是普通員工,企業內外人士都可以)
主持者歸納分析第一輪預測結果,并反饋給各位專家再提出修改意見
|
戰略分析 |
反饋
達成一致意見 |
優點:集思廣益、客觀準確。缺點:花費時間較長。
在預測過程中要注意:主持者應為專家們提供充分的信息,所提的問題要盡可能簡單以便于專家理解,專家們的觀測結果不要求精確但要求說明對預測結果的肯定程度。
B.時間序列分析法:根據過去一定時期內員工數量的變動趨勢來預測未來的人力資源需求,比較適合短期預測。
缺點:由于只考慮了時間因素,所以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很大限制。
C.回歸分析法
人力資源的需求(Y)通常總是和某個(一元)或某些因素(多元)(X)高度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定量地把這種關系表示出來,得到一個回歸方程,再利用此方程就可預測出人力資源的需求量。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法的步驟:首先,利用所給資料數據確定回歸方程Y=a+bX中的回歸系數a與b,其中,
Xi為自變量第i期的實際值,Yi為因變量第i期的實際值
比如,P163頁的例子中,賓館所需服務員就和客流量高度相關,所以客流量就為自變量X,所需服務員就是要預測的量為因變量Y,
n=6,b=(3110-6×8×60)/(418-6×82)=230/34=6.77
a=60-6.77×8=5.84
其次,寫出以a、b的具體數值表示的回歸方程,如Y=5.84+6.77X
最后,用上述模型(方程)進行預測。比如,當客流量X為15萬人次時,所需服務員數Y=5.84+6.77×15=108人。
D.轉換比率分析法
主要用于預測企業輔助人員、服務人員需求量。
企業輔助服務人員一般與一線員工數有直接關系,所以可以先預測一線員工數,再根據輔助人員數量與一線員工數量的比例關系預測輔助人員數。這個比例一般以輔助人員的生產率表示,即一名輔助人員可以服務多少一線員工。
輔助人員數量=一線員工數/輔助人員的生產率
例:某企業每名電工可以為20名一線工人服務,如果現有一線工人600名,那么企業需要電工()名。
解:600/20=30名
另外,也可變換為人員數量與設備臺數的對應關系,
例如:某企業的機加工車間內,一名機械維修工可以負責10臺設備的維修工作。該車間現有機械維修工8名、設備120臺,企業還需要招聘機械維修工()名。
解:120-8×10=40臺, 還需人數:40/10=4名
(二)人力資源供給預測(內部供給和外部供給)
內部供給預測:兩種方法:
1.管理人員接續計劃:
某職務的現職人數 +可能的流入人數(招聘、提升)- 可能的流出量(退、辭、解、降、提升的人數)
經濟師課程輔導方案 |
精講班 |
沖刺班 |
中級經濟基礎 | ||
中級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 | ||
中級工商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 | ||
中級人力資源專業知識與實務 | ||
中級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 | ||
中級郵電專業知識與實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