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財產清查
【本章內容框架】
第一節 財產清查的意義、種類和一般程序
一、財產清查的概念
1.概念
財產清查是指根據賬簿記錄,對企業的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債權債務等進行盤點或核對,查明各項財產的實際結存數與賬面結存數是否相符,并查明賬實不符的原因的一種專門方法。
賬實不符的原因主要有:
1.在收發各項財產物資時,由于計量不準確,導致其數量或質量出現差錯;
2.在財產物資的保管過程中,發生了自然損耗;
3.在管理和核算方面,由于手續不健全或制度不嚴密,發生了計算或登記錯誤;
4.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員失職而造成了財產物資的毀損和短缺;
5.由于發生貪污盜竊等行為導致了財產物資的損失;
6.在結算過程中,由于未達賬項等原因而造成的企業之間的賬目不符
注:1條賬簿錯誤,1條沒錯(未達賬項),4條實物原因。
造成賬實不符的原因不同,其會計處理也不同。
二、財產清查的意義
1. 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與完整。
2.保證會計核算資料的真實性。
3.挖掘財產物資潛力,提高物資使用效率。
4.保證財經紀律和結算制度的執行。
三、財產清查的種類(交叉記憶)
(一)按財產清查的對象和范圍,分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全面清查是指對本企業的全部財產進行全面的、徹底的盤點和核對。
☆清查對象主要包括:
(1)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貨幣資金和銀行借款等。
(2)所有的固定資產、存貨(原材料、在產品和產成品等)及其他物資。
(3)各種在途材料、在途商品及在途物資等。
(4)各項債權、債務及預算撥繳款項。
(5)各項在其他企業加工或保管的材料、商品及物資等。
☆需要進行全面清查的情況通常主要有:
(1)年終決算之前;
(2)單位撤銷、合并或改變隸屬關系前;
(3)中外合資、國內合資前;
(4)企業股份制改制前;
(5)開展全面的資產評估、清產核資前;
(6)單位主要領導調離工作前等。
2.局部清查。局部清查是指根據需要對本企業的部分資產所進行的盤點和核對。
主要是對貨幣資金、存貨等流動性較大的財產的清查。清查的對象一般包括:
(1)庫存現金,應由出納人員在每天營業終了時進行清點。
(2)銀行存款,應每月至少同銀行核對一次。
(3)各種貴重物資,如黃金、鉆石等,要經常進行清查盤點。
(4)各種債權、債務,應每年至少核對一至兩次。
(5)流動性較大的物資,如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存貨,年度內要進行輪流盤點和重點抽查。
總結:
日——現金
月——銀行存款、貴重物品
年內——其他(債權債務、普通存貨等)
【例題9—1】下列哪些屬于企業應該進行全面清查的情況( )。
A.編制年度會計報告前
B.改變隸屬關系前
C.股份制改制前
D.國內合資前
[答案]ABCD
[解析]企業應該進行全面清查的情況包括年終決算前;單位合并、撤銷以及改變隸屬關系前;中外合資、國內合資前;企業股份制改制前;開展全面的資產評估、清產核資時;單位主要領導調離工作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