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資產的核算
四、固定資產的核算
固定資產是企業重要的勞動資料,加強其核算和管理,對于保護企業資產的完整,正確地確定企業的經營損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概述
1.固定資產的概念
我國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的定義是: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兩個特征的有形資產:(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這里的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2.固定資產的分類
企業固定資產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管理需要和核算要求以及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企業應當選擇適當的分類標準,將固定資產進行分類,以滿足經營管理的需要。
(1)按經濟用途分類
固定資產按經濟用途分類,可分為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和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2)按使用情況分類
固定資產按使用情況分類,可分為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未使用的固定資產和不需用的固定資產。
(3)按所有權分類
固定資產按其所有權分類,可分為自有固定資產和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4)綜合分類
固定資產按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進行綜合分類,可分為七大類:
①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②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圩獬龉潭ㄙY產,指在經營性租賃方式下出租給外單位使用的固定資產。
、懿恍栌霉潭ㄙY產。
⑤未使用固定資產。
、尥恋,指過去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補償費,應計入與土地有關的房屋、建筑物的價值內,不單獨作為土地價值入賬。
⑦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指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賃期內,應視同自有固定資產進行管理與核算。
3.固定資產的計價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規定,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取得成本計量。固定資產取得時的實際成本是指企業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它反映的是固定資產處于可使用狀態時的實際成本。企業的固定資產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中既有直接發生的,如支付的固定資產的買價、包裝費、運雜費、安裝費等,也有間接發生的,如固定資產建造過程中應予以資本化的借款利息等,這些直接的和間接的支出對形成固定資產的生產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理應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一般來說,構成固定資產取的是實際成本的具體內容包括買價、運輸費、保險費、包裝費、安裝成本、相關稅費等,但不包括允許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由于固定資產的來源渠道不同,其價值構成的具體內容也有所差異,固定資產取得時的入賬價值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分別確定;
(1)外購的固定資產,其成本包括買價、進口關稅等相關稅費,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直接歸屬于該資產的其他支出,如場地整理費、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購買固定資產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不應計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而應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賬戶。(新稅法規定)
(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應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作為入賬價值。
(3)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應按投資各方簽訂的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不包括增值稅)作為入賬價值,合同或協議約定價格不公允的除外。
(4)盤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重置價值,減去根據其新舊程度估計的已提折舊后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
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中,還包括企業為取得固定資產而繳納的契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等相關稅費。
企業購置計算機硬件所附帶的、未單獨計價的軟件,與所購置的計算機硬件一并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此外,還有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債務重組取得的固定資產以及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固定資產,均應按有關會計準則規定確定其入賬價值,教材中不作要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