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稅收實體法的構成要素
(一)總則:確定了立法依據、立法目的、基本原則、適用范圍等。
(二)納稅人(納稅主體)
納稅人(納稅主體),是納稅義務人的簡稱,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
1.扣繳義務人
扣繳義務人,是指稅法規定的,在其經營活動中負有代扣稅款并向國庫繳納義務的企業或單位,也稱代扣代繳義務人。
2.負稅人
負稅人,是指最終負擔國家征收稅款的法人和自然人。
納稅人同負稅人的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
(三)征稅對象(納稅客體)
征稅對象(納稅客體),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中征納雙方權利義務所指向的物或者行為,即對什么征稅的問題。
我國把稅收分成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特定行為稅和資源稅等5類。
(四)稅目
稅目,是指征稅對象的具體項目,反映具體的征稅范圍。如,營業稅規定了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等9個稅目。每個稅目都規定了相應的稅率。
(五)稅率
稅率,是指應納稅額與征稅對象之間的比例,是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它體現征稅的深度。
稅率是稅收制度的中心環節。
稅率分為比例稅率、定額稅率和累進稅率三種類型。
1.比例稅率有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
2.定額稅率是稅率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是按照征稅對象規定征收比例,而是按照征稅對象的計量單位直接規定一個固定稅額,所以又稱為固定稅額。一般適用于從量計征的稅種。如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等。
3.超額累進稅率是按征稅對象數額的大小,劃分若干等級,每個等級由低到高規定相應的稅率,征稅對象數額越大稅率越高,數額越小稅率越低的一種稅率。我們目前采用這種稅率的有個人所得稅。
4.超率累進稅率是以征稅對象數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等級,分別規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的,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征稅的一種稅率。我們目前采用這種稅率的是土地增值稅。
(六)納稅環節
納稅環節,是指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如流轉稅在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繳稅,所得稅在分配環節繳稅。其表現形式有一次課征制和多次課征制。
現行消費稅對生產銷售應稅消費品的選擇在出廠銷售環節征稅,以后的批發、零售環節就不再征消費稅,F行增值稅,貨物從出廠銷售到批發到零售再到最終消費,每經過一個環節就征一次。
(七)納稅期限
納稅期限,是指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向國家繳納稅款的最后時間期限。企業所得稅在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后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后5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繳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