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從貨倉服務員到CFO
一、基本案情
2002年黃先生開始攻讀會計學博士學位,進入人生最高的學歷境界。但人們有所不知,他成功的背后隱藏了多少艱辛的歷程和不斷學習的堅定信念。20世紀60年代,黃先生因家境貧困,初中尚未完成便輟學,在一間香港煙草公司擔任貨倉服務員,幫補家庭經濟收入。但求學上進之心并沒有因此而喪失,這段時間,白天上班,晚上在一家英文中學繼續念英文及其他課程,五年后考得中學會考及格證書;與此同時他因工作表現勤奮、誠信敬業被公司老板提升為貨倉簿記員,管理公司貨倉存貨記錄,從此對簿記及會計學產生濃厚興趣。因此,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有關簿記、會計原理與實務,并積極參加考試,先后取得英國倫敦商會的初級簿記、中級簿記及高級會計證書,這些考試皆以優異成績取得。
1971年10月黃先生轉到一家上市公司(鋼鐵廠)擔任成本會計主任,在這五年工作期間,他參加英國國際會計師公會的考試,取得該會會員證書,在這個階段他深感會計學識與經驗之不足,遂毅然離開這家上市公司,轉到當時“八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其中一家,擔任中級會計員。兩年后,也就是1978年被提升為主任。在六年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會計審計經驗,也學會了企業管理的操作以及內部控制的技巧。1982年他加入香港置地公司擔任合資部門的財務與行政經理。工作了兩年后,也就是1984年到廣州進入祖國大陸工作,參加了美國西方石油公司在南海海域探勘石油的管理,擔任了會計經理,因此,對祖國大陸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稅務政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也理解了石油行業在探勘時期的成本會計處理。在這段時間,又取得了加拿大注冊會計師資格。因此,在廣州工作了五年后,由于家庭關系,移民到加拿大。工作于加國的地產集團,擔任會計主任之職。在加國期間,利用業余時間進修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以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六年后,回歸到香港特別行政區工作于法國電訊集團,擔任東北亞區財務總監之職,2002年1月該集團被收購,所幸仍能服務于收購后的公司,擔任大中華區財務部門主管。
二、案例評析
縱觀黃先生的經歷,從貨倉服務員提升為貨倉簿記員,這是他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此,產生了對薄記會計的濃厚興趣,業余學習進修取得高級會計證書然后擔任會計主任,這是提高專業技能的結果,但是黃先生仍感學習與經驗的不足,轉職于會計師事務所,積累了豐富的實際經驗,這個舉動又是對專業知識渴求的結果,以及作為往后升華更高層次的一個原動力。然后再回流于公司企業,以及跨國企業等等,這些都足以證明作為一個會計人員隨著環境的改變,必須隨時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新知識與新技能,才能立足于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里。比如能適應于加拿大工作的需求,因為黃先生也取得加拿大注冊會計師的資格。企業集團為了達到種種綜效,比如購銷綜效、財務綜效與人力資源 效而進行收購與合并,這種結果導致了人員的裁減,促使黃先生有了攻讀博士的目標,經過努力,皇天不負苦心人,終于被我國會計學大師錄取為門生。從這件事實能夠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會計人員不斷地提高技能、更新學識、充實自己,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就會越大,事業就能不斷進步。
[案例六]備用金:變通與捍衛
一、基本案情
一陣急促尖銳的高跟鞋聲傳進我的辦公室,來人正是我們公司營銷部門高級經理,她帶著不甚愉快的音調對我說,“你的備用金保管人(財務總監秘書兼會計文員)不合作,不給我領取差旅預支費用,我的付款申請書已獲總經理批準,明天就要出差外地……”我看了看她的付款申請金額,明白了為什么我的秘書即備用金保管人不同意支付的理由。因為她的預支金額已經超過公司有關“備用金操作規定及其實施程序”的限額。此時作為一個稱職的財務總監必須平衡(或叫擺平)備用金保管人與營銷部門經理兩者間為差旅預支金額一事引起的爭端。也就是財務總監必須支持備用金保管人,因為她是按照規定處理此事,而營銷部門經理的申請也經過了總經理的批準,看似小事,卻事關重大。因為假設您同意以備用金支付,那么以后備用金使用有關原則、規定則形同虛設;假設您不同意支付這筆錢,又得罪了一位部門主管,以及批準這位主管的總經理,這是一個左右為難的事,偏偏也是會計人員經常遇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我的一貫處理方式就是站在財務部門立場,堅持程序處理但有變通。我決定仍然簽發支票,然后由公司司機陪同這們營銷部門主管到銀行支取現金。作為主管部門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天職,可惜這位營銷部門經理并不領情也不買賬,因為她認為有后臺靠山,氣沖沖、帶著尖銳的高跟鞋聲走出了我的辦公室。
我知道過一會兒外籍總經理將會駐足我的財務總監辦公室,于是我準備好有關資料,等待老總駕到。
果不出我所料,十分鐘后總經理親自來到,我禮貌地請老總坐下,老總手拿付款申請書質疑地說:為什么我批準的差旅費預支申請表,備用金保管人拒絕支付?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有技巧。我回答:請總經理在該申請預支表上再簽一次名,我就馬上支付,他老人家愣住了。他又質疑地問:為什么?于是我把早就準備好的“公司備用金操作規定及其實施程序,文件亮了出來,我說:這個程序是我設計的,經過總經理您批準而實施,同時也通知了各部門,現在這張預支申請表雖經您批準,但已超過我們備用金規定的限額,如果我照付,則屬違反已批準實施的規定。不過,若您再簽一次名那就代表您“特批”,特別批準您自己批準事件的越權措施。事實上,我已經與營銷部經理解釋過同時也做好兩全的安排,但她不同意,其他部門主管都是按照這種規定執行。我認為還是按照您批準的規定執行,應該不能有所例外。
聽完這番話,明白事理的總經理同意我的兩全安排,同時并沒有因為這事而有不高興的臉色,因為這是合情合理與合法的變通處理,在不影響基本原則(即內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要采取對方最能理解、最易接納的辦法實施。這就是工作的藝術,也是做人的方法。最后,我們的營銷經理也只得按規定辦事了。
從實例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內部控制制度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財會部門或會計人員執行工作的準繩起了很大的明確作用,避免了人為因素的介入。因此,我們經常強調企業有一套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那么會計人員就好落實工作;外審人員好查賬,同時降低審計風險;內審人員好績效,工作起來輕松。
二、案例評析
在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經常會遇到一些處理起來感到“兩難,的事情,堅持按制度辦事會得罪上級或周圍的同事;反之,又會使工作喪失原則,使制度形同虛設。本案例告訴我們,在會計工作中也應該講究工作藝術,以達到最好的工作效果。本案例中財務總監對事務的處理方法,既體現了會計人員堅持準則的道德規范要求,也體現了會計人員參與管理的道德規范要求。當然對于工作中遇到的違法事項必須堅決抵制,決不能變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