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財產物資通常包括:原材料和庫存商品等流動資產,以及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
一、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購半成品,以及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原材料具體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發及結存,既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本書主要介紹原材料采用實際成本核算的賬務處理。原材料采用實際成本計價核算時,無論總分類核算還是明細分類核算,均按照實際成本計價。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資”等。
(1)“原材料”科目。借方登記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2)“在途物資”賬戶,用于核算企業采用實際成本(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借方登記購入的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
(一)購買原材料的賬務處理
1.貨款已經支付,同時材料已驗收入庫
【例l0—6】ABC公司購入M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貨款為l 000 000元,增值稅稅額170 000元,另對方代墊包裝費5 000元,全部款項已用轉賬支票付訖,材料已驗收入庫。
ABC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原材料——C材料 l 005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70 000
貸:銀行存款 1 175 000
2.貨款已經支付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材料尚未到達或尚未驗
收入庫
【例l0—7】ABC公司采用匯兌結算方式購入K材料一批,發票及賬單已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貨款為40 000元,增值稅稅額6 800元。支付保險費1 000元,材料尚未到達。
ABC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在途物資 41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6 800
貸:銀行存款 47 800
3.貨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經驗收入庫
【例l0一8】ABC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結算方式購入G材料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貨款為50 000元,增值稅稅額8 500元,對方代墊包裝費1 000元。銀行轉來的結算憑證已到,款項尚未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
ABC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原材料——G材料 51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 500
貸:應付賬款 59 500
4.貨款已經預付,材料尚未驗收入庫
【例l0一9】ABC公司根據與某化學制品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為購買M材料向該公司預付200 000元貨款的70%,計140 000元,已通過匯兌方式匯出。
ABC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預付賬款 140 000
貸:銀行存款 l40 000
(二)發出原材料的賬務處理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領用原材料,按實際成本借記“生產成本”、 “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企業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原材料,按實際成本,借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企業基建工程、福利部門領用的原材料,按實際成本加上不予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在建工程”、“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原材料”科目,按不予抵扣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企業出售的原材料,應在月末結轉成本時,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
【例l0一10】 2010年4月,ABC公司基本生產車間領用原材料
250 000元,車間管理部門領用原材料20 000元,行政管理部門領用原
材料l6 000元。
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ABC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生產成本 250 000
制造費用 20 000
管理費用 16 000
貸:原材料 286 000
【例題13·單選題】某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采用實際成本日常核算。該企業購入甲材料600千克,每千克不含稅單價為50元,發生運雜費2 000元(運雜費不考慮增值稅),入庫存前發生挑選整理費用200元。該批甲材料的入賬價值為( )元。
A. 30 000 B. 32 200 C. 32 000 D. 32 700
【答案】B
【解析】該批甲材料的入賬價值=買價600千克×單價50+運雜費2 000+入庫存前發生挑選整理費用200=32 200元。
【例題14·單選題】某商業企業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采用實際成本日常核算。2010年10月9日購入商品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 21200元,增值稅額為 3604元。商品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為200元,商品已驗收入庫。則該企業取得的商品的入賬價值應為( )元。
A.20200 B.21400 C.23804 D.25004
【答案】D
【解析】該企業取得的商品的入賬價值=21200+3604+200=25004(元)
1、計劃成本法
企業發出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時,月末應當根據相關資料,按所發出材料的用途,分別借記“生產成本”、“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并根據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通過科目進行結轉,按照所發出的用途,分別計入相應的會計科目。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注意:分子的正負號——超支要加,節約要減。
注意:分母的范圍——不含暫估入庫的材料計劃成本。
本期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本期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注意:超支要加上,節約要減去。
【例4】紅星公司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為5000元,成本差異為超支差100元。本月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5 000元,成本差異為節約差異500元,根據本月發料憑證匯總表該公司當月基本生產車間領用材料1000元,輔助生產車間領用材料500元,車間管理部門領用原材料5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1 000
——輔助生產成本 500
制造費用 50
貸:原材料 1 550
該企業材料成本差異率=(100-500)/(500+15000)=-2%(節約差異用負數)
結轉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異 31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20
——輔助生產成本 10
制造費用 1
【例題15·單選題】某工業企業采用計劃成本日常核算,月初庫存原材料計劃成本為
18500元,材料成本差異貸方余額為l000元,本月10日購入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為42000元,計劃成本為41500元。本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為20000元。本月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元。
A.20000 B.39678.33 C.19833.33 D.40322.67
【答案】C
【解析】材料成本差異率=(-1000+500)÷(18500+41500)=–0.8333%
本期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20000×(–0.8333%)=-166.67(元)
本月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20000-166.67=19833.33(元)
或:
本月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20000×(1–0.8333%)=19833.33(元)
2、實際成本法
采用實際成本法,企業可以采用的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
【例5】紅星公司5月份基本生產車間領用A材料40 000元,輔助生產車間領用A材料10 000元,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A材料500元,合計50500元。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40 000
——輔助生產成本 10 000
管理費用 500
貸:原材料 50 500
【例題16·業務題】某企業8月份“發料憑證匯總表”列示: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產品領用甲材料500 000元,輔助生產車間領用200 000元,車間管理部門領用甲材料6 000元,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甲材料2 000元。應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500 000
――輔助生產成本 200 000
制造費用 6 000
管理費用 2 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708 000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