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計稅依據(計稅標準)——計算應納稅額的根據
(1)從價計征。以計稅金額為計稅依據。
應納稅額=計稅金額×適用稅率
(2)從量計征。以計稅數量為計稅依據。
應納稅額=計稅數量×單位適用稅額
(3)復合計征。既包括從量計征又包括計價從征。
應納稅額=計稅數量×單位適用稅額+計稅金額×適用稅率
7.納稅環節
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如流轉稅在生產和流通環節納稅、所得稅在分配環節納稅等。
8.納稅期限
納稅人的納稅義務發生后應依法繳納稅款的期限。
包括按期納、和按次納稅、按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
9.納稅地點
納稅人具體繳納稅款的地點。
10.減免稅
國家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
(1)減稅和免稅
、贉p稅是對應納稅款少征一部分稅款;
②免稅是對應納稅額全部免征;
、垲愋停
一種是稅法直接規定的減免稅項目;
另一種是依法給予的一定期限內的減免稅措施,期滿之后仍應按規定納稅。
我國現行的稅收減免權限集中于國務院,任何地區、部門不得規定減免稅項目。
(2)起征點
對征稅對象達到一定數額才開始征稅的界限。計稅依據數額達不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起征點的按照計稅依據全額征稅。
(3)免征額
征稅對象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只就減除后的剩余部分計征稅款,是對所有納稅人的照顧。
【注意】區分起征點和免征額,不達起征點和免征額時都不交稅,但是一旦達到起征點是全額征稅,超過免征額是只對超過部分征稅。
【舉例】某類稅種起征點為1000,超過起征點稅率為10%
ABCD四人的征稅對象數額分別為A999元,B1000元,C1001元,D2000元
假設:起征點為1000元
A應納稅=0(元)
B應納稅=1000×10%=100(元) (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全額納稅)
C應納稅=1001×10%=100.1(元)
D應納稅=2000×10%=200(元)
假設上例中的1000為免征額,則
A應納稅=0(元)
B應納稅=0(元) (只對超過免征額部分納稅)
C應納稅=(1001-1000)×10%=0.1(元)
D應納稅=(2000-1000)×10%=100(元)
11.法律責任
對違反國家稅法規定的行為人采取的處罰措施。
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納稅人和稅務人員違反稅法規定,都將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注意】沒有民事責任。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中屬于稅法基本要素的有( )。
A.征稅人
B.納稅義務人
C.征稅對象
D.計稅依據
【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基本要素包括: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率。
【例題·單選題】區別不同類型稅種的主要標志是( )。
A.稅率
B.納稅人
C.征稅對象
D.納稅期限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區別不同類型稅種的主要標志是征稅對象。
【例題·單選題】我國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所得采取的稅率形式屬于( )。
A.比例稅率
B.超額累進稅率
C.超率累進稅率
D.全額累進稅率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是按照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
【例題·單選題】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形式是( )。
A.累進稅率
B.定額稅率
C.比例稅率
D.其他稅率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形式是比例稅率。
【例題·判斷題】起征點是指稅法規定的計稅依據應當征稅的數額起點。計稅依據數額達不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起征點的,則對超過起征點的部分征稅。(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起征點是指稅法規定的計稅依據應當征稅的數額起點。計稅依據數額達不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起征點的,則對全部數額征稅。
【例題·判斷題】如果稅法規定某一稅種的起征點是800元,那么,超過起征點的,只對超過800元的部分征稅。(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起征點是800元,那么超過起征點是對全額征稅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