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完型填空 |
第 2 頁:傳統閱讀四篇(1-2) |
第 3 頁:傳統閱讀四篇(3-4) |
第 4 頁:新題型4例(1-2) |
第 5 頁:新題型4例(3-4) |
第 6 頁:翻譯、寫作 |
第 7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第 8 頁:參考答案解析(二) |
第 9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第 10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四) |
Text3
31.【答案】 A
【解析】 第一段提到,投資者幾年前的夢想是永遠拿到20%的(股票投資)回報。現在調查顯示它降到了“現實的”8%至10%的范圍。第二段作者先提出疑問:但是如果未來幾年里這個值低于正常的期望呢?接著以銀行信用分析家Martin Barnes和標準普爾5000指數為例指出,未來股票投資回報率必然是下降的。第二段末句作者指出,很少有投資者為此作好了準備。由此可推出,面對股票投資回報下降的趨勢,投資者的判斷是不夠現實的,是幻想的。另外, 第一段的dreamed of,realistic 的引號、以及第二段sound impossible后面的問號也都暗示了這一點。因此[A] 項正確。
32.【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慮事實細節題。第四段第一句提到,許多投資者(savers)對擁有太多公司股票的危險視而不見。[D] 項是該句的改寫,其中turn a deaf ear對應原文中的shut their eyes to,the warning對應the dangers。
第三段作者通過休伊特(Hewitt)咨詢公司的職員的介紹說明,投資者仍在不斷地投錢(keeping their contributions up),但是他們不太愿意把資金轉投其他地方了(less inclined to switch their money around)。由此排除[A]和[C]項。第三段末句“投資者普遍感到吃驚(overwhelmed)”指的就是持股者對股市不景氣的反應。因此[B] 項與事實不符。
33.【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作者觀點。第五段中作者提到,年青的雇員沒有選擇,只能等到50或55歲才能賣掉公司的股票以作為配送繳款(matching contribution)。第六段則提到,而老雇員在能夠退出(getting out)的時候卻沒有。60歲和以上的人中1/3的人選擇公司股票作為他們3/4的投資計劃。該段末句作者連續用幾個問號對這種做法進行了質疑:難道他們疏忽了?過度忠誠?疾病?由此我們可推出作者的觀點是反對投資自己公司的做法。因此[B] 項正確,排除[A] 項。
第七段首句作者則提到,投資者不應該完全信任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因此[D] 項是作者反對的。[C] 項文中未提。詞匯補充:to a fault“過度地”,如generous to a fault(過度慷慨)。
34.【答案】 B
【解析】 題干中的幾個專有名詞出現在第六段末,該句用虛擬語氣指出,就好像朗訊、安然和施樂的事情從來未發生過一樣。聯系上下文,上文作者對雇員購買公司股票的行為表示質疑,下文則提出不應完全信任任何一家公司。由此可推出,這是三家作為反面例子的公司,由于它們的先后破產,使持有這些公司股票的人受到很大的損失。[B] 項最恰當。
35.【答案】 A
【解析】 最后一段作者給出了自己對股票投資的看法:多樣股可以長遠地保持穩定,再加上債券的支持。可見,作者鼓勵投資者做長遠地考慮。上文中作者對投資公司股票行為的警告也是在勸告投資人不要抱有一勞永逸的想法,要有長遠的計劃,預期可能出現的風險。所以,\[A\] 為正確選項。
全文翻譯
當泡沫的毒效和它的嚴重后果在整個金融系統中散開時,我們正在進入另外一個時代。就在幾年前投資者還在夢想永遠拿到20%的股票投資回報。現在調查顯示它降到了“現實的”8%至10%的范圍。
但是如果未來幾年里這個值低于正常的期望呢?蒙特利爾銀行信用分析家馬丁·巴恩斯預計未來的股票投資回報率平均為4%至6%。聽起來不可能?一個較小的泡沫于20世紀60年代破滅之后,在接下來的17年里標準普爾5000股票的回報率平均一年為6.9%(包括紅利再投資)。很少有投資者為此作好了準備。
現在看來,投資者似乎選擇了否認的態度。休伊特咨詢公司的職員洛麗·盧卡斯指出,這很具代表性。你不會愿意看到自己的投資效益減少。休伊特公司每日跟進500,000 401 (k)帳戶,發現投資者仍在不斷地投錢,但是他們不太愿意把資金轉投其他地方了。盧卡斯說,“這是老虎機效應,當人們認為他們找到了一臺賭運極佳的機器時會對玩更有興趣,但如今沒有什么是幸運的。投資者普遍感到吃驚。”
違背常識的是,許多投資者對擁有太多公司股票的危險視而不見。不可思議的是,去年大公司中29%的雇員在他們自己的股票投資中至少有3/4的402(k)。年輕的雇員沒有選擇,只能等到50或55歲才能賣掉公司的股票以作為配送繳款。但是據休伊特公司報導,老雇員在能夠退出的時候卻也一直死抱著股票不放。60歲和以上的人中1/3選擇公司股票作為他們3/4的投資計劃。難道他們疏忽了?過度忠誠?疾病?就好像朗訊、安然和施樂的事情從來未發生過一樣。
投資者不應該完全信任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當你投資時,考慮一下如果未來的股票投資回報(好的年份和不好的年份一平均)像巴恩斯所預測的那樣糟糕,后果會如何?
如果你問我,我認為多樣股加上債券的支持可以長遠地保持穩定。但是,我也在計算股票投資回報的減少。多么的羞恥。親愛的泡沫,我永遠不會忘記它,它是重大事件的終止。
Text4
36.【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推理引申。第二段第二句介紹了瑪儂和奴隸談話從不注意禮貌。第二段第三句提到,瑪儂對異族通婚有著強烈的興趣(enormously attracted)……她的過度關注卻是病態的(pathological)。該段末句提到,瑪儂喋喋不休地談論著所有“可怕的混血”,討厭的“黃種”人。綜合上述內容可知,瑪儂對有色人種是厭惡的。[D] 正確。
37.【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推理引申。第二段首句提到,讀者被迫通過瑪儂,而不是莎拉的視角去看這一切。由此可知[C] 正確,排除[D] 。第四段第三句提到,這本書的微妙之處在于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讀者對所有人物的看法突然發生了改變。因此持變化觀點的是讀者,而非作者,排除[A] 。第四段首句提到,瑪儂的丈夫總是被稱之為“我的丈夫”或“他”,沒有給出名字,但由第二段首句可知,主人公瑪儂是第一稱。因此[B] 也不正確。
38.【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推理引申。第三段第二句提到,讓瑪儂感到厭惡的是,黑人實際上也有自尊。接著下文分別舉出買鞋子和妓女的事例說明瑪儂不會接受黑人膽敢不尊重白人和黑人婦女得到白人男人的愛。由此可推出[B] 是瑪儂對黑人的看法。[A] 在該段首句中提到,是社會背景,不是瑪儂的觀點。由第二段末句中“可怕的混血,討厭的黃種人”可知,瑪儂顯然是蔑視異族通婚的,排除[C] 。[D] 無從推知。
39.【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事實細節。第四段第三句提到,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對所有人物的看法突然都發生了改變。因此[A] 正確。該段末句只提到,瑪儂的丈夫最后表現出令人欽佩的堅強和勇氣,而瑪儂本人則贏得了讀者的欽佩。但瑪儂和丈夫之間的關系沒有提及,因此排除[B] 。文中也沒有提到“情感危機”的結局,排除[C] 。[D] 錯在“所有的懷疑”,文中是“瑪儂對莎拉所有的懷疑”,因此也應排除。
40.【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事實細節。文章首句提到,這篇小說中真正的女英雄離所敘述的內容有一段距離。因此文章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接下來文章介紹了小說的主人公及大概情節。到了第四段末,文章指出,讀者對所有人物的看法突然都發生了改變。瑪儂對莎拉的懷疑都是有根據的,而且瑪儂還贏得了讀者對她個性的由衷的欽佩。由此可見,瑪儂是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真正的女英雄”。[B] 正確。瑪儂的丈夫在第一段中是“仗勢欺人的人”,但到了第四段則“表現出令人欽佩的堅強和勇氣”,因此[A] 不正確。[C] 無從推知。由第一段末可知,沃特是男主人和莎拉的私生子,[D]錯在prostitution。
全文翻譯
這篇小說中真正的女英雄離所敘述的內容有一段距離。表面上看,讀者更容易對神秘而足智多謀的女奴莎拉產生同情和好奇,因為她成為了三角戀愛關系中的一角。莎拉是瑪儂的財產,因此當女主人來到路易斯安那州破敗的糖料種植園,嫁給懶惰、仗勢欺人的男主人時,莎拉也跟隨而來。但是瑪儂的丈夫很快被莎拉迷住,這從他們生下來的弱智的小兒子沃特那得到了證明。
然而,讀者被迫通過瑪儂,而不是莎拉的視角去看這一切。瑪儂意識讓人很不舒服。雖然禮貌在白人社會中是司空見慣的,但她和奴隸談話時從不說“請”或“謝謝”。瑪儂對異族通婚有著強烈的興趣,(在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19世紀初——和地點,這種關注是尋常的,但她的過度關注卻是病態的)。沃特繼承了他父親的紅色卷發和綠眼睛,他母親的金色皮膚和豐滿的、向前凸起的嘴唇,因此成了瑪儂特別憎恨的對象。但是她仍然喋喋不休地談論著所有“可怕的混血”,討厭的“黃種”人。
在瑪儂矛盾的觀點之外,我們可以粗略瞥見“自由的黑人”和正在興起的黑人中產階級。讓瑪儂感到厭惡的是,這些人實際上都有自尊。在新奧爾良買鞋子時,瑪儂對店主出乎意料的粗魯感到吃驚。異族的妓女們得到了男種植園主們的喜愛,因為她們可以提供妻子不能給予的一些神秘的東西。那些東西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妻子不能給予?這都是瑪儂不可能提出來的問題,更別提回答了。
該書前三分之一的內容是有關瑪儂、莎拉和那個總是被稱之為“我的丈夫”或“他”的男人之間的不穩定的、難以持續的和平關系。在風起云涌的奴隸起義和奴隸報復行動的背景下,顯然和平不會持續太久。這本書的微妙之處在于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當感情不可避免地突然爆發時,我們對所有人物的看法突然都發生了改變。原來瑪儂對莎拉的所有的懷疑都是有根據的;在死亡之際,瑪儂的丈夫表現出令人欽佩的堅強和勇氣;而瑪儂本人則贏得了讀者對她的勇敢、堅忍和毫不自憐的個性的由衷的欽佩。
也許這個社會最殘忍的地方是它支解和扭曲家庭感情的方式。奴隸的孩子出生后很快就會被賣掉;莎拉未來的丈夫如果想要得到她就要用錢買;而瑪儂自己也究竟只不過是她丈夫的財產。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