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6 頁:多項選擇題 |
21.2006年2月14日,胡錦濤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注意做好的工作中的著力點是:
A.堅持以全面堅強農村生產力建設為著力點 B.堅持以建立健全農村市場經濟服務體系為著力點
C.堅持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
D.堅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著力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中的著力點。
2006年2月14日,胡錦濤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強農村生產力建設;二是要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三是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四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培育造就新型農民;五是要堅持以解決好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22.農村和諧社會是整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農村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是:
A.統籌城鄉發展 B.完善農村所有制結構
C.減輕農民負擔 D.穩定完善土地承包關系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建設農村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
農村和諧社會是整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實際上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要求的延續,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農村社會和諧了,才能有整個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其中統籌城鄉發展是關鍵環節,解決該環節的主要手段仍然是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以便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農村社會日趨文明、民主,從而最終消除城鄉差距。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23.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這一決定標志著我國農村改革:
A.進入了全面改革階段 B.進入了綜合改革階段
C.進入了初級改革階段 D.進入了攻堅改革階段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我國農村改革進入了綜合改革階段。
從2006年起,全國農村徹底取消了農業稅,這標志著我國農村改革進入了綜合改革階段。農村綜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調整不適應生產力凡的農村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某些環節,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財力支持和動力源泉,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從這一意義上說,農村綜合改革既是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動力,又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24.對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的實質是:
A.對農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B.對產業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C.對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的調整,使之協調和優化 D.對第三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的實質。
對經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質是對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的調整,使之協調和優化。我國原有的經濟結構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重大比例關系不協調,特別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協調,城鎮化水平低,經濟效益不高,商品短缺,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就指出,經濟發展的重點“一是農業,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學。”結構調整的著眼點,是加強國民經濟基礎性建設,突破“瓶頸”產業的制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25.速度、結構、效益、質量之間的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當四者發生矛盾時,必須服從:
A.速度 B.結構 C.效益 D.質量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速度、結構、效益、質量之間的關系。
速度、結構、效益、質量是辯證的統一,互為條件、互相促進。首先,經濟效益要以經濟發展速度為條件,經濟發展速度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前提。其次,結構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礎。再次,質量是速度、結構和效益的最終反應。發汗速度、合理的機構、良好的效益,最終是通過經濟發展的高質量來體現的。
在處理速度、結構、效益和質量的關系時,要看到它們之間的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結構合理是手段,效益是保證,質量是體現。從根本上說,只有經濟發展了,社會財富增加了,才有利于處理好經濟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協調好重大的結構關系,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并取得較高的質量。換句話說,當四者發生矛盾時必須服從效益。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26.神舟五、六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回收成功,上海磁懸浮列車開通營運,秦山核電站建成使用等等這些這說明:
A.我國已經實現了進入創新型國家的奮斗目標
B.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是一項極其繁重而艱巨的任務
C.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D.我國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要基礎和良好條件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建設創新型國家。
2006年1月9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胡錦濤主席做了《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的講話。胡錦濤強調,我國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良好條件。他指出,中央提出這項重大戰略任務,是建立在科學分析我國基本國情和全面判斷我國戰略需求的基礎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和充分發揮我國已經擁有的經濟技術實力的基礎之上的。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出建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總數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部分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這些正表明,我國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良好條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27.社會主義經濟效益主要是指經濟活動過程中有用的勞動成果與:
A.活勞動耗費之比 B.生產資料耗費之比
C.勞動占用或勞動耗費之比 D.管理費用之比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經濟效益的具體內涵。
經濟效益是經濟活動中符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與勞動耗費的比率,即投入與產出的比率。經濟發展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提高經濟效益一方面要求以盡可能少的勞動耗費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產品,另一方面,又要求生產的產品必須要符合社會的需要。如果生產的產品不顧勞動耗費,也不顧是否符合社會需要,那么即使有速度也是虛假的。因此,只有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基礎上的速度,才能推動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要始終把經濟效益放在中心地位。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其中,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原則是:
A.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
B.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分工合作、協調發展
C.東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D.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政府引導、群眾自愿、因地制宜
29.工業化、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
A.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
B.逐步提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C.逐步推進農村戰略性調整,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D.逐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消城鄉差別
[命題分析] 這兩題考核的知識點是: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城鎮化是由農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傳統農業社會,向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文明社會轉變的過程,是伴隨工業化進程的一種經濟現象,也是衡量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要堅持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因此,這兩題的正確答案都是A選項。
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逐步形成的區域協調發展的格局是:
A.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
B.比較優勢充分發揮,薄弱環節逐漸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享受均等化
C.提升產業層次,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D.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城鎮化健康發展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格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的格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