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6 頁:多項選擇題 |
21.對鄧小平“兩個大局”戰略思想的貫徹和具體應用是:
A.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戰略
B.實現東、中、西部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和經濟帶
C.西部大開發戰略 D.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關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
1988年鄧小平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的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兼顧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候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鄧小平的這一思想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對于解決好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
22.引導我國地區經濟健康發展,促進全國經濟合理布局的原則是:
A.統籌規劃、因地制宜 B.發揮優勢、分工合作
C.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D.協調發展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是: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分工合作、協調發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
23.西部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71%左右,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28.6%,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聚居在西部地區,西部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7.1%。以上數據表明:
A.加快西部地區的發展,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B.西部地區的落后狀況,不僅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而且成為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
C.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促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的根本保證
D.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是改善生態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實施西部開發戰略的意義。
西部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71%左右,國內生產總值卻僅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7.1%。可以說,沒有西部的現代化,就談不上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西部的小康,全國的小康就難以鞏固。改革開放以來,地區差距拉大,發展不協調的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區的落后狀況,不僅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而且成為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順利實現第三步走戰略目標的重要因素。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全國有5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區,占我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因此,只有加快西部地區開發,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才是促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的根本保證。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加快開發西部地區,是一個全局性的發展戰略,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意義。結合題目,D選項與題意無關,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24.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為此,要把握好三個原則:
A.城鎮化的主體形態要明確 B.城鎮化的規模要擴大
C.城鎮化的布局要合理 D.城鎮化的速度要適度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推進城鎮化建設的三個原則。
第一,城鎮化的速度要適度。人多地少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 ,推進城鎮化必須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我國近年來土地城鎮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鎮化的速度,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民耕種越來越少的土地,加大了解決“三農”問題的難度。
第二,城鎮化的布局要合理。城鎮的空間分布及規模與經濟布局、特別是區域經濟的形成密切相關。要統籌考慮經濟布局、就業崗位、人口居住、資源環境特別是水資源,通過規劃引導等措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鎮化空間格局。
第三,城鎮化的主體形態要明確。城鎮化是各類規模的城市發育成長的過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確定優先發展的城市規模,不應簡單劃一,應該根據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規模、就業潛力和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宜大則大、宜中則中、宜小則小。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
25.黨的十六大指出,加快城鎮化進程,提高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其依據是:
A.提高農民收入不僅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全局
B.提高農民收入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
C.實施城鎮化戰略有助于轉移農村人口和農民的增收致富
D.實施城鎮化戰略可以促進城鄉結構優化,為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的動力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加快城鎮化進程,提高農民收入的戰略意義。
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提高農民收入的,不僅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全局;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長期以來水平過低,發展過慢,已形成對經濟發展的嚴重制約。
大力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意義在于,可以有助于轉移農村人口和農民的增收致富;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的動力;可以促進城鄉結構優化、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有利于控制農村人口增長,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
26.改革開放以來,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發展農業主要靠的是:
A.政策 B.投入 C.科技 D.市場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發展農業的依靠力量。
農業的發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學,這是鄧小平關于農業發展的基本思想。政策,主要是解決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問題。農業發展要靠政策,除了要加強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國家對農業實行必要的保護政策外,主要是指深化對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在農村實行搞活經濟和開放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是促進農業發展的巨大動力。科學,主要是指科教興農,把農民和農村的發展,逐步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努力提高科學技術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份額。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
27.江澤民同志強調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系我們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這是因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基礎地位和作用表現在:
A.農產品是解決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生活資料
B.農業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C.農業、農村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 D.農業的發展將最終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農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具體體現在:第一,農產品是解決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生活資料。解決中國眾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立足于我國的農業,我國不可能把解決吃飯問題寄托在別國的基礎上。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只有在解決好了人民群眾的溫飽以后才能順利進行。第二,農業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我國工業,特別是輕工業的發展,有大量的原材料是要靠農業來提供的。如果農業的發展不能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就會極大地影響工業的發展。所以,農業的發展會直接關系到工業的發展,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這一基礎。第三,農業、農村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我國的人口主要是在農村,農村是我國最具潛力的國內市場。而農村市場的大小以及發展潛力,最終取決于農業自身的發展。農業的發展除了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進而又影響到農民的購買力。因此,農業的發展將最終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也證明,農業發展比較順利,就能夠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比較好的基礎,而一旦農業的發展除了問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就一定會出現挫折。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
28.“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預計到201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將由目前的43%提高到47%左右。“十一五”期間,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包括:
A.要以農村人口進城就業并逐步定居為核心推進城鎮化
B.要以高速度大規模為要求推進城鎮化
C.要形成合理的城鎮化空間格局,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
D.要以加強規劃建設管理和健全體制機制為重點推進城鎮化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一是要以農村人口進城就業并逐步定居為核心推進城鎮化。要分類引導人口城鎮化,對臨時進城務工人員,應按照其意愿,繼續實行亦工亦農、城鄉雙向流動的政策;促進在城市已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進城務工人員落戶;對因征地而失去生活保障的農村人口無條件地轉為城市人口。
二是要形成合理的城鎮化空間格局,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改變目前按行政區而不是按經濟區推進城鎮化的做法,根據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統籌考慮經濟布局、就業崗位、人口居住、資源環境,通過規劃等措施引導,逐步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城鎮化空間格局。
三是要以加強規劃建設管理和健全體制機制為重點推進城鎮化。城市規劃和建設要從當地的水資源等自然資源條件出發,缺水城市要加強對城市水源地和供水設施的保護,適度控制城市規模,禁止發展高耗水產業和建設高耗水景觀。統籌考慮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不斷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推進舊城改造工作,切實保障拆遷戶的合法權益。完善行政區劃設置和管理模式,理順行政區劃體制。深化就業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為基本條件調整戶口遷移政策,促進農村人口合理向城鎮流動。改革和完善財稅體制,形成稅收隨人口增加而增長的機制,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城市規劃實施的監管,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
29.鄧小平提出的關于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兩個飛躍”的思想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兩個飛躍”具體是指:
A.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
C.推進農業戰略性調整,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D.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值能力,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
鄧小平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鄧小平關于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兩個飛躍”的思想,科學地揭示了我國農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闡明了這兩個飛躍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指明了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
30.2006年2月21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是:
A.工業反哺農業 B.就三農抓三農 C.城市支持農村 D.多予少取放活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
《意見》指出,“十一五”時期要高舉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三農抓三農”是傳統的思維定勢,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