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6 頁:多項選擇題 |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鄧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是:
A.第一步,從1980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B.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C.第三步,到20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寬裕
D.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三步走”的戰略步驟。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鄧小平設計了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第一步,從1980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
2.為了更好地實現“三步走”的戰略部署,鄧小平提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它們是:
A.工業 B.農業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學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提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我國原來實行重工業傾斜發展戰略同我國國情之間存在著一系列難以克服的矛盾,從而導致了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為了更好地實現“三步走”的戰略,根據我國現實情況并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鄧小平提出了以重點帶動全局的思想。1982年,他提出戰略重點有三個:一是農業;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學。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
3.在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步驟的基礎上,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把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的“第三步”具體化為三個階段,即:
A.到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到2020年建黨100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
C.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D.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進入社會主義高級階段
[命題分析] 這兩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三步走”發展戰略。
到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黨100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新“三步走”戰略既是對鄧小平“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發展,又是對實現21世紀中葉的奮斗目標所作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概括。新“三步走”戰略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肩負著振興中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崇高歷史使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4.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15個小康實現程度達90%以上,9個達80~90%,7個在80%以下;目前農村還有3000萬人的溫飽還沒有完全解決,相當數量的人口雖然已經解決了溫飽,但還未達到小康。這段材料表明:
A.我國目前的小康它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
B.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長時期的奮斗
C.人民生活總體上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 D.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在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之后,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十六大上,江澤民同志正式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新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在人民生活總體實現小康后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主要原因是,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國從解決溫飽到進入小康,是一個比較短的階段,大體上只用了十年的時間;而從進入小康到實現比較富裕是比較長的階段,至少需要花費21世紀開頭的20年時間。因此,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題目中的材料正是揭示了我國小康社會的現狀,說明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
5.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內涵是:
A.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備 B.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
C.基本實現工業化,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
D.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內涵。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將目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會,發展成為更高水平的、內容比較全面豐富、發展比較均衡的小康社會,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等多方面的內容。具體地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1)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2)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戶依法治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經濟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4)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
6.黨的十六大提出了為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應做到的幾個“新”,即:
A.發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開放要有新局面 D.理論要有新體系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十六大指出,黨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需要我們進行艱苦的努力,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四個“新”,是十六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重要部分,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決心和信心。這四個“新”,可以說是我們把握“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大有作為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指導思想。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7.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特點表現在:
A.既具有雄心壯志,又堅持實事求是 B.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C.注重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D.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特點。
(1)既具有雄心壯志,又堅持實事求是。實現現代化是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奮斗目標。鄧小平根據對中國國情的分析,不斷調整了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首先,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調整到21世紀中葉。其次,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含義確定為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最后,分三步走的每一步,都堅持了量力而行的原則。(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目的和歸宿,每一步都有相應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標準,即“溫飽型”、“小康型”和“比較富裕型”,更好地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 (3)注重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我們確定的戰略目標,富強是首要目標,是指經濟現代化,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民主是政治現代化的標志,我國要創造出比資本主義國家更高的民主。文明是指文化現代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繁榮學術和文藝。把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緊緊地結合在一起。(4)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況下,只用了一百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歷程,這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5)戰略實現過程具有不平衡性。我國現代化戰略實現是一個不平衡的發展過程,不平衡的發展過程主要有兩個含義:一是不同時期發展的不平衡,一是不同地區發展、不同人群實現小康進程的不平衡。實施這種不平衡發展,歸根到底源于中國經濟、政治、文化以至自然狀況等不平衡的基本國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
8.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后要形成的產業格局是:
A.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 B.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
C.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 D.服務業全面發展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黨的十六大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趨勢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針對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做出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1)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高新技術產業是指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術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其特點是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滲透和帶動作用強,它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2)以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首先,基礎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產業,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其次,處于工業中心地位的制造業,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它的發展可以帶動和促進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發展,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先進技術裝備,提高國民經濟的集約化程度。(3)促進服務業全面發展。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經濟現代化的主要特征,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達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標。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
9.2006年1月11日,溫家寶在全國科技大會閉幕式上指出,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根本要依靠的動力是:
A.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 B.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有力支撐
C.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與積極性 D.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小康社會根本要依靠的動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時指出,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根本要依靠兩大動力,一靠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二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有力支撐。必須緊緊把握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搶抓機遇,迎接挑戰,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的更大發展。要認真實施《規劃綱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AB。
10.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是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對我國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主要方面包括:
A.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B.實施新的地區戰略,促進地區協調發展
C.提高城鎮化水平,優化城鄉經濟結構 D.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協調經濟與效益關系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方面。
我國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主要方面包括:
第一,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中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和同一產業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和比例。產業結構優化是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和各部門之間,建立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最佳比例關系。
第二,實施新的地區戰略,促進地區協調發展。要按照鄧小平“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遵循“合理分工、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原則,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第三,提高城鎮化水平,優化城鄉經濟結構。提高城鎮化水平,轉移農村人口,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的動力,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措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