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法語 | 德語 | 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考試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考試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駕駛員 | 網絡編輯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第 1 頁:第一章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
第 2 頁: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
第 3 頁: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
第 4 頁:第四章 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與經驗總結 |
第 5 頁:第五章 社會主義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的探索成果 |
第 6 頁:第六章 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政策 |
第 7 頁:第七章 掌握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
特別推薦>>考試吧-2008年考研最后一月沖刺復習攻略
沖刺必備>>2008考研最后20天沖刺復習與核心考點預測專題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記憶點撥
本章是“毛澤東思想概論”一課命題——也就是考生復習的“重中之重”,幾乎每年都有試題,所占分值大約在5至10分之間。2003年、2005年、2007年在本章各出了一道10分的分析題。所出試題大多側重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中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的理解,諸如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必然性;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中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革命領導者、革命對象、革命動力、革命前途諸問題,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關于中國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分為兩個部分問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和一般資本主義的政策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權問題上的理論和實踐;黨的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關系問題。從歷年的考試情況來看,考生只要把這些重點和難點問題弄清,可以應付各種題型的試題,可謂“萬變不離其宗”。預計2008年本章仍是出題的重點章之一,且可能以分析題的形式來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的理解和把握。
第一節:近代中國社會與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
一、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
近代中國社會(1840—1949)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毛澤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
(一)中國共產黨人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科學認識有一個探索過程。
蔡和森在1926年的《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中第一次使用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國”的科學概念。
1939年冬,毛澤東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面、系統、深入地解決了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問題。1940年以后,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中又反復闡釋了這一科學見解。
(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
基本特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社會,是一種特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進行了科學分析:
(1)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是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于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然的優勢。
(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展,并在中國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頗大的作用;但是,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軟弱的,它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封建主義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3)皇帝和貴族的專制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在淪陷區,則是日本帝國主義及其傀儡的統治。
(4)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并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在淪陷區,則一切被日本帝國主義所獨占。
(5)由于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和半統治之下的,由于中國實際上處于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又由于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中國的廣大農民,尤其是貧民,日益貧困化乃至大批破產,他們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
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一)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之相互關系。
三、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
四、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及其歷史地位(一般考單選題)
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于人民共和國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1、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不適合中國國情。
2、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不符合中國人民的意志,不為中國人民所歡迎。
3、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是中國國內封建勢力和國際帝國主義所不允許的。
4、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從根本上決定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5、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政策及其領導的中國革命的不斷勝利,促使民族資產階級放棄了“第三條道路”。
五、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一般多選題)。
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1)它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發生的,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2)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的工人階級已不再是資產階級的追隨者,而是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3)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成為運動的領導力量。
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意義(有一定可能性出意外出分析題)
江澤民在200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即“七一”講話)中指出:1921年,在中國各族人民反帝反封的壯闊斗爭中,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澎湃運動中,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這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和人民斗爭深入的必然結果。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國人民的斗爭道路。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首先需要一個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全過程中兩個既相區別又有聯系的不同階段。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在革命任務、革命動力問題上基本是一致的。任務都是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動力大體上都應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者的根本區別是領導階級的不同,即,是無產階級領導還是資產階級領導,這是區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或主要標志。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
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完整的科學表述。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指導下取得勝利的。毛澤東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規律,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思想,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則是這一理論的最集中的表現和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成功范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一般考單選題)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和根本目的二者的關系。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有一定概率出分析題)
(一)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對象。
1、分清敵友,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
《毛澤東選集》的第一篇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的第一句話就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二)中國資本主義分為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兩部分。新民主主義不是一般地反對資本主義。官僚資產階級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中的“人民大眾”,就是指的革命動力。弄清革命動力問題,才能正確地解決中國革命的基本策略問題。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是兩頭小、中間大。
(一)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和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
(二)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和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
(三)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和無產階級“不可靠”的同盟軍。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有一定概率出分析題)。
(一)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中國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
1、中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是中國革命的要求所決定的,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2、中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是由中國無產階級的特殊優點所決定的。
(二)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基本經驗(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
1、無產階級必須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
對無產階級在中國民族民主革命中領導權這一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后的一段時間內,并沒有認識清楚。1925年的中共四大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這是中共四大的歷史貢獻。但是,當時黨內有人認為,無產階級的這種領導權是“天然” 的,無產階級是“天然的領導者”。這種認識又是錯誤的。無產階級對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權不可能是“天然”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并非天然地屬于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的資產階級雖然不可能領導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勝利,但它又不會自動放棄這種領導權;而且始終在同無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包括大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斗爭貫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整個歷史過程。
2、無產階級必須通過自己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來實現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權。
3、必須反對在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上存在的兩種錯誤傾向。
4、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實現自己的領導權,必須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這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實現對革命領導權的關鍵;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革命武裝,這是保證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堅強柱石;必須加強無產階級政黨的自身建設,這是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根本保證。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實現自己對同盟者的領導,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率領同盟者向著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二是對同盟者給以物質利益,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給以政治教育。
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義”的概念,并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述了中國革命的性質。毛澤東指出:決定革命性質的力量,是主要的敵人和主要的革命者兩方面。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的敵人”都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因此,它們都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的兩個不同階段。區分這兩個不同階段的根本點,就是“主要的革命者”的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革命者即領導力量是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革命者即領導力量卻是無產階級。
2、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表現。
(1)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
(2)革命的陣線不同。
(3)革命的指導思想不同。
(4)革命的前途不同。
七、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一般考多選題或分析題)。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
1、中國革命的具體步驟。毛澤東根據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這兩者之間猶如文章中的上篇和下篇的關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認清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同時又認清二者的關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思想,不僅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而且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主義關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學說。
2、在中國革命的“兩步走”的問題上必須反對兩種錯誤傾向。在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陳獨秀的“二次革命論”,即把中國革命進程中的兩個緊密聯系的階段割裂開來,只看到兩者的區別,沒有看到兩者的聯系,要在兩個階段之間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并發展資本主義的階段。二是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主張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企圖把兩種不同性質的革命階段并作一步走,一舉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兩種觀點都違背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
第三節 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一、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一般考單選題)。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目標。
(二)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三)黨在根據地、解放區的政權建設。
國家政權問題是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般原理。
1、土地革命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權,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工農民主專政,是中國歷史上最大限度的代表人民群眾利益、讓工農兵普通群眾第一次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革命政權。
2、抗日戰爭時期各抗日根據地的抗日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一個特殊階段和特殊形式,是具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
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公開提出的新民主主義憲政和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
二、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經驗和主要綱領、基本結論和基本公式(一般考單選題或分析題)。
(一)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與實踐。
1949年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所指出的——“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就是我們的公式,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和主要綱領。”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等抗日根據地,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所謂“三三制”,是指在政權組成人員上,共產黨員(代表無產階級和貧農)、進步分子(代表小資產階級)、中間分子(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各占三分之一。
(二)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的基本內容。
(1)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提出。
1948年9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報告中提出,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1948年12月30日,在《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中,毛澤東第一次公開使用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概念。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系統地總結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經驗,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科學地闡釋了建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歷史必然性,論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這篇文章的發表,標志著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完全形成。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用國家根本大法的方式,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是新中國的根本國家制度,是新中國的國體。
(2)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主要內容。
①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特征是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
②人民民主專政的領導者和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和工農聯盟。
③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和任務。
④人民民主專政的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
(3)人民民主專政的民主與專政的辯證關系。
三、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
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1947年,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進一步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即“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一)中國共產黨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
1、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也是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進行土地改革的條件越來越成熟。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將減租減息的政策改為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194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全國土地工作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這是一個徹底的比較完善的土地綱領。針對土地改革中出現的“左”的偏差,毛澤東在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上強調,土地改革中必須注意兩項基本原則:一是必須滿足貧雇農的要求;二是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要損害中農的利益。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土地改革的總路線,即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二)沒收官僚資本的雙重革命性質(意外情況下的分析題)。
沒收官僚資本,既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同時又屬于社會主義革命的范疇,具有雙重的革命性質。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開展的惟一一項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雙重性質的事件。
(三)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保護民族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意外情況下的分析題)。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將中國資本主義分為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兩部分,并采取不同的政策,對民族資本主義采取保護的政策。新民主主義革命實際上是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條件的。
(四)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一般考單選題)。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經濟構成主要包括封建地主經濟、官僚壟斷資本、民族資本、個體經濟和外國帝國主義在華經濟等。經過新民主主義三大經濟綱領的實施,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構成,這主要包括: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新民主主義經濟應在國營經濟領導下,使五種經濟成分統籌兼顧、分工合作,以共同促進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
(五)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和政策(一般考單選題)。
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指導原則是:必須緊緊地追隨著“發展生產、繁榮經濟”這個總目標,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為基本的經濟政策(“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十六字方針”簡稱為“四面八方”政策)。
四、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
(一)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
(二)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它代表了五四以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1、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特征。
新民主主義文化既不同于封建主義的文化,也不是單純的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文化。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新民主主義文化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文化。
(2)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文化。
(3)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科學的文化。
(4)新民主主義文化是大眾的文化。
2、新民主主義文化代表了五四以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五、中國共產黨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一般考單選題或多選題)。
(一)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開始把自己的綱領區分為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認為最低綱領是“引導工人們幫助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使工人和貧農與小資產階級建立民主主義的聯合陣線”。相對于“最低綱領”而言。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他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農的目前利益計,引導工人們幫助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使工人和貧農與小資產階級建立民主主義的聯合陣線。”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把自己的綱領區分為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雖未使用這個名詞)。
(二)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辨證統一。
江澤民在200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即“七一”講話)中指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中,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斗目標的最高綱領。我們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