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Ⅰ 馬克思主義哲學 |
第 5 頁:Ⅱ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
第 8 頁:Ⅲ 科學社會主義 |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這部分包括考試大綱所規定的第三章,主要內容有實踐和認識的關系、認識發展的規律、真理發展的規律、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一)在認識論問題上不同哲學派別的對立與區別
1.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對立
(1)前提或基礎即世界觀不同,前者是唯物主義,后者是唯心主義。
(2)核心或本質不同,前者是反映論。
(3)認識路線(順序)不同,前者是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后是從思想和感覺到物。
2.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
(1)可知論:承認人們能夠認識并正確認識客觀對象,即承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主張可知論的哲學家包括一切唯物主義者和徹底唯心主義者。
(2)不可知論:否認人能夠認識并正確認識客觀對象,懷疑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懷疑科學知識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即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
(3)辯證唯物主義的可知論是徹底的科學的可知論,認為世界上只有未知之物,沒有不可知之物,人的認識能力沒有原則上不可逾越的界限,只要勇于實踐和勤于探索,任何客觀事物的奧秘終究可以被認識。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原則區別
(1)徹底的科學的反映論,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反映論的狹隘性、機械性和被動直觀性。
(2)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把實踐作為全部認識論的基礎。
(3)把辯證法貫徹于反映論,科學地說明了人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揭示了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認識直觀化、凝固化、片面化的形而上學的缺陷。
(二)認識的發生和本質
1.認識的發生:認識是在勞動實踐中發生和發展的。
2.認識的本質:是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反映。認識是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3.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
(1)實踐決定認識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注意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含義、關系和意義。
(2)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先進的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促進人類世界的進步和發展,落后的、錯誤的認識指導實踐,阻礙人類世界的進步和發展。
(三)認識的發展過程
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含義、關系和意義
(1)區別:含義、特點、形式、地位不同。
(2)聯系: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感性認識有待發展到理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不能說兩者相互轉化,只能說相互作用。
(3)意義:反對割裂二者關系的“唯理論”與“經驗論”、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
2.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
(1)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①理由:認識的真正任務是要達到理性認識才能有效的指導實踐。
②條件:要有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并對感性材料進行辯證思維的加工。
(2)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重要。
、倮碛桑赫J識的需要和要求,實踐的需要和要求。
、跅l件:主要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一般理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4.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對認識的發動與停止、主體認識能力的發揮與抑制、認識運動的飛躍上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現在動力作用、誘導作用與激發作用。
5.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的理由:認識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主觀和客觀的矛盾。
認識過程的無限性: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無限循環,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推移的永無止境的前進運動。
6.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1)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不斷前進,以至無窮。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其公式是實踐——認識——實踐,這一過程決定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是具體的和歷史的。
(2)意義:
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論以實踐為基礎,實踐以理論為指導。
堅持尊重群眾的實踐,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其公式是群眾——領導——群眾。
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是統一的,特殊——普遍——特殊、實踐——認識——實踐、群眾——領導——群眾是一致的。
(四)真理發展的規律
1.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是指人類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真理的根本屬性是客觀性:是指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具有真實的客觀內容;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社會實踐也是客觀的。
堅持真理客觀性,反對唯心主義真理觀。
2.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的關系
(1)同一真理都是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僬胬淼慕^對性(絕對真理):就是承認真理的客觀性、承認世界的可知性、承認認識發展的無限性。
、谡胬淼南鄬π(相對真理):就是指任何真理只是一定范圍的正確認識有待擴展;只是近似的正確認識有待深化,只是一定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發展。
(2)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其區別如上,其統一性的表現是:
、傧嗷ヂ摻Y、滲透:相對之中有絕對,絕對之中有相對。
、谵q證轉化:真理是由相對不斷走向絕對的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這是真理發展的一個規律。真理發展的規律還有:真理是在實踐中發現、證實和發展的,真理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
堅持正確對待馬可思主義,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3.真理的具體性
(1)真理的具體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在特定條件、范圍的限定下主體的認識同特定對象的一致或者符合。如果超出這些限定“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
(2)真理是具體的要求
真理是有條件的,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歷史的,真理是一元的,同一個真理不能因人而異。人們的認識可以因人而異。
4.真理和謬誤、成功與失敗
對立:性質不同的兩種認識。
統一: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真理向謬誤轉化、謬誤向真理轉化)
5.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優點來決定的。只有實踐能把認識同對象進行比較,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優點。
(2)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實性
確定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不確定性——一定歷史階段上的具體實踐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證明或駁倒某一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還要繼續經受實踐的檢驗。
(五)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1.價值的含義:客觀滿足主觀。特性:客觀性、主體性、社會歷史性、多維性。
2.價值評價的含義:對主體和客體的價值關系進行評判。
特點:認識對象——主客體的認識關系;評價結果——依主體的特點為轉移;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
功能:激勵、制約和導向作用。
3.真理和價值的區別
真理強調主觀同客觀的一致,價值強調客觀同主觀的一致。
4.真理和價值的統一
(1)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內容,認識世界是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是創造價值,二者密不可分。
(2)真理和價值相互引導、相互結合。
(3)在實踐中去追求真理創造價值,用實踐來檢驗真理和價值。
相關推薦:·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