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頻命題部分 逐一破解唯物辯證法考點
——唯物辯證法中“一個關系”“兩大特征”“三大規律”“四個方法”“五對范疇”
跨考教育 政治教研室 安曉波老師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辯證法部分歷來都是我們考研政治高頻考察點,這自然就成為我們備考2014年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對于該部分的每個知識點都應該做到透徹理解,其重點、難點更要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來解決,那么,如何快速的、提綱挈領的掌握、理解該部分的知識點,下圖為辯證法部分考點邏輯圖,可為復習此部分的同學提供參照。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安曉波老師認為,我們用一二三四五的數字記憶方式,既容易記住此部分的框架,但記住不是目的,理解知識點才是我們才能考出高分,因此,我們必須穩扎穩打、逐一擊破。
一個關系——客觀辯證法和主觀辯證法的關系 所謂客觀辯證法,其實就是整個客觀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狀態、規律和原因。它是物質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辯證法,因此可以說它與物質世界同在的,甚至人類沒有出現之前,自然界便有了客觀辯證法,之后人類出現,有了意識,又經歷人類社會一定的發展階段,人類有了思維方式,那么,被主觀的思維反映了的或者說被主觀思維掌握了的客觀辯證法便是主觀辯證法,這樣,客觀辯證法就成了主觀辯證法反映的對象,即客觀內容,因此,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
二大特征——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聯系和發展不僅是辯證法的兩大特征,更是整個客觀世界的特征,聯系和發展原本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貌。但我們對此面貌的認識卻比較晚近,因為這個客觀世界太大了,一眼看不穿,一世也看不完,并且它本身也是一個復雜巨大的系統,其間還有數不清的結構、層次和要素,因此把握這樣復雜的世界,僅僅看到世界的物質性是不夠的,必須看到其中的聯系,看到發展變化。聯系具有客觀性的特點,此特點不難理解,因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又是客觀,因此物質間的聯系也必然是客觀的,任何強加于客觀事物之間的主觀聯系都是不科學的,比如,東方人對數字6、8的鐘愛、西方人對數字13的厭惡,都是主觀的聯系。聯系還具有普遍性的特點,此特點有非常形象的類比,我國的互聯網系統可以作為一事物來看待,那國內的每臺電腦之間必有聯系,而我國的互聯網系統和國外的互聯網系統又共同構成了世界上的互聯網系統,但是我國的某個電腦和國外某一國家電腦能通過一個個服務器聯系在一起,這中間起到連接作用的事物,被稱為中介。因此,世界構成了普遍聯系的整體,但這個整體是通過一個個中介來實現的。聯系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例,比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體現的間接聯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然是必然聯系,而一個瓜秧上結幾個瓜,一個豆角里結幾個豆又是偶然聯系。所謂發展就是指前進上升的運動,它的實質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而新舊的事物的區分并不是以時間為界限的,而是從是否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有遠大前途的角度來定義的。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即是過程論,過程論強調一切事物都是發展的,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過程,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的歷史,過去現在和未來,過程論被恩格斯譽為“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其核心在于強調“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而非事物的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