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2012年自考“毛鄧三”考點串講(1) |
第 2 頁:2012年自考“毛鄧三”考點串講(2) |
第 3 頁:2012年自考“毛鄧三”考點串講(3) |
第 4 頁:2012年自考“毛鄧三”考點串講(4) |
第 5 頁:2012年自考“毛鄧三”考點串講(5) |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
一、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1)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它的科學含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是世界和中國政局變化的20世紀上半葉,戰爭與革命是時代的主題。毛澤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毛澤東思想正是對這些經驗教訓進行深刻總結而形成的理論概括。沒有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經驗,就不可能有毛澤東思想。正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想的斗爭中,經過實踐的反復比較,黨和人民選擇了毛澤東作為自己的領袖,選擇了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3)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同時也是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國共產黨創建和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探索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這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開始萌芽。 (來源:自考365網)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毛澤東同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錯誤傾向作斗爭,提出了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同時強調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倡導調查研究,在群眾斗爭中創造新局面。這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遵義會議后到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從理論上系統地總結了中國革命的經驗,全面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精辟地論證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已經形成為科學的理論體系。1945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開而達到成熟。
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
毛澤東思想作為一種科學指導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論和活的靈魂構成的科學體系。這的主要貢獻:
(1)正確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建立了新中國;
(2)創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改造、怎樣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問題,在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3)積極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探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與教訓,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1.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第一,關于新民主義革命的理論;
第二,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第三,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
第四,關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論;
第五,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
第六,關于黨的建設理論。
2.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的科學體系,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方面是貫穿于各個組成部分的活的靈魂。
三、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它所確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奮斗方向、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指導著黨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推向前進。
第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它不僅開辟了有中國特點的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而且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為今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良好基礎,永遠是中國前進的旗幟。
第三,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活的靈魂、倡導的中華民族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遠大理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力更生與艱苦奮斗的精神等,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