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動機與情緒情感
一、 動機與行為
[識記]
動機
動機:激發、維持、調節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并引導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我們只能從觀察表面行為的變化來推測背后的動機。
需要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源泉。
誘因
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領會]
動機的基本特征
動機的功能、需要、誘因與動機產生的關系
動機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調節與維持功能
動機的種類
1生理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
1、生理性動機(驅力) 以個體的生物學需要為基礎,對維持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社會性動機 人類所特有。以人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個體成長到一定階段才會出現。
2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1、外在動機 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產生的,是為了獲得某種獎勵而產生的動機。
2、內在動機 是由個體的內部需要所引起的動機。一般來說,由內在動機支配下的行為更具有持久性。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德西效應。
3主導動機與從屬動機
1、主導動機 在行為的發生過程中,主導動機起的作用最大,支配著行為發生的方向和強度。
2、從屬動機 主導動機和從屬動機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況下會相互轉化。
動機的產生
動機的產生受內外兩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個體內在的某種需要是動機產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環境則作為誘因,引導個體趨向于特定的目標。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需要推動人們去活動,并使活動朝向外界的誘因,從而使活動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當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誘因的吸引力降低,動機的強度也隨之減弱或消失。
[應用]
說明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
各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最佳水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