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簡答題 |
第 2 頁:論述題 |
簡答題
1、怎樣看待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性質。
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1) 在人員構成上,資產階級革命派控制著這個政權。革命黨人和中同盟會會員擔任著政府重要部門的主要職務。
(2) 在實行的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政策措施上,集中體現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
(3) 南京臨時政府內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認清政府與列強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所欠的一切外債。二是沒有提出可以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
2 、辛亥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一個里程碑,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在中國的統治。為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辛亥革命開啟了思想進步和民族覺醒的大門。
(4)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
(5)辛亥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3 、簡述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
(1) 發動“二次革命:和組建中華革命黨:為反對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鈞、黃興等宣布討袁,南方部分地方響應。堅持兩個月后失敗。孫中山逃亡日本在東京正式成立中華革命黨。
(2)發動護國戰爭。為反對袁世凱稱帝,蔡鍔1915年12月25日,蔡鍔宣布云南獨立,護國運動爆發。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取消帝制。
(3)發動護法運動:為恢復并保護中華民國和《臨時約法》孫中山兩次發動護法運動。● 1917年發動第一次護法運動。針對皖系軍閥段祺瑞破壞《臨時約法》,拒絕恢復國會。● 1920年發動第二次護法運動。針對直系軍閥拒絕恢復民國和《臨時約法》。兩次護法戰爭均因軍閥出賣而失敗。第二次護法戰爭的失敗,標志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預示著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將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相關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