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簡答題 |
第 2 頁:論述題 |
1 、試述三民主義學說的基本內容和意義。
(1)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滿清王朝,變“次殖民地”的中國為獨立的中國。但是,民族主義沒有明確的反帝主張,也沒有明確地把漢族軍閥、官僚、地主作為革命對象。
(2)民權主義的內容是“創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在理論上解決了革命目的問題。但是,民權主義沒有明確廣大勞動人民在國家中的地位,難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權利。
(3)民生主義的內容為“平均地權”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價,按價征稅,漲價歸公,按價收買。但是,民生主義沒有正面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提出了一套在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建國方案,是一個比較完備的民主主義的革命綱領。
2 、試述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及其失敗的經驗教訓。
總:資產階級革命派自身的軟弱性。
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體表表現:
(1)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
● 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幻想以妥協退讓來換取帝國主義的承認和支持。
● 他們只強調反滿和建立共和政體,沒有認識到反對整個封建統治階級,最終把政權交給了同是封建勢力代表袁世凱。
(2)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民眾。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軍農民群眾,甚至壓制人民的革命行動。
(3)沒有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發揮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會的組織松懈,派系紛雜。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張解散同盟會,有的另建黨派、自立山頭。“革命軍起,革命黨消”。
失敗的原因和經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以及由此而來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難以擺脫失敗的命運。辛亥革命只推翻一個清朝政府,而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
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沒有能夠救中國,先進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
相關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