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細菌和支原體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發生及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見病毒為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見細菌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葡萄球菌等。
2.氣道、肺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特征性改變。
3.典型肺氣腫體征:桶狀胸,胸部活動減弱;語顫減弱;叩診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肝上界下移;聽診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心音遙遠。
4.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有呼吸困難伴低氧血癥者,采用低流量持續給氧,流量1~2L/min,每天氧療時間不少于15小時,睡眠時間不可間歇。
5.協助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呼吸訓練:①縮唇呼氣:提高支氣管內壓,防止呼氣時小氣道過早陷閉,以利肺泡氣排出;②腹式呼吸:通過腹肌的主動舒張與收縮加強腹肌訓練,可使呼吸阻力降低,肺泡通氣量增加。提高呼吸效率。
6.肺心病約有80%~90%由COPD引起。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癥、重癥肺結核、肺塵埃沉著癥、慢性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結節病等。
7.根據肺、心功能情況,將肺心病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代償期的癥狀有咳嗽、咳痰、氣急、喘息,活動后感心悸、呼吸困難、乏力、運動耐受力下降等;失代償期主要有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癥狀。肺性腦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8.肺心病用氧通常采用低濃度、低流量持續給氧,1~2L/min ,24小時持續不間斷吸氧。使用止喘、祛痰藥,翻身、背部叩擊、霧化吸入等,是保持氣道通暢的重要措施。
9.大多數支氣管擴張癥由于支氣管、肺組織感染和支氣管阻塞引起。病因以嬰幼兒期的麻疹、百日咳、支氣管肺炎最為常見。肺結核、重癥肺炎、COPD等也可引起。病原菌多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嚴重者多為銅綠假單胞菌。
10.支氣管擴張癥病人常見的癥狀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膿痰,常在晨起和夜間臥床時加重,痰量每日可達數百毫升,痰液靜置后可分3層:上層為泡沫、中層為黏液、下層為膿性物和壞死組織,伴有厭氧菌感染時痰液惡臭。
11.支氣管擴張癥X線檢查可見一側或雙側下肺紋理增多或增粗,典型者可見不規則的蜂窩狀透亮陰影或沿支氣管的卷發狀陰影,感染時陰影內有液平面。高分辨率CT檢查可顯示管壁增厚的柱狀擴張或成串成簇的囊性改變,目前已是主要診斷方法。
12.體位引流宜在飯前進行,依據病變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體位,原則上抬高患肺位置,引流支氣管開口向下。引流時間每次15~30分鐘,每日2~3次。引流期間囑病人間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同時叩患部以提高引流效果。引流過程中若出現咯血、發紺、頭暈、出汗、疲勞等情況,應及時終止引流。患有高血壓、心力衰竭及高齡病人禁止體位引流。
練習題
1.支氣管擴張癥病人X線檢查典型的表現是
A. 兩肺透亮度增加,肋間隙增寬
B. 不規則的蜂窩狀透亮陰影或沿支氣管的卷發狀陰影
C. 肺段或肺葉出現淡薄,均勻陰影
D. 肺透光度增強,無肺紋理
E. 大片均勻致密的陰影
答案:B
2.典型肺氣腫體征有
A.語顫減弱
B.呼吸音增強
C.肝界上移
D.叩診過清音
E.吸氣延長
答案:D
3.患者,女性,66歲,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入院治療。醫囑給予吸氧,該患者吸氧的流量和氧濃度分別為
A.1~2L/min,20%~28%
B.1~2L/min,28%~30%
C.1~2L/min,30%~40%
D.2~4L/min,28%~30%
E.2~4L/min,30%~40%
答案:B
4.患者女,22歲,反復肺部感染、咳嗽、咳痰,懷疑支氣管擴張癥。為明確診斷需做的輔助檢查是
A.X線
B.CT
C.痰液檢測
D.肺功能
E.支氣管鏡
答案:B
5.患者男,28歲,支氣管擴張癥給予體位引流,正確的護理措施是
A.每日2~3次,早餐后進行
B.每次引流時間為10分鐘
C.適宜的體位為頭低足高位
D.引流結束后幫助病人叩背排痰
E.高血壓、心力衰竭病人禁止體位引流
答案:E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歷年初級護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2023初級護師考試報名時間
2023年初級護師考試模擬試題 | 2023初級護師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