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2025年初級護師考試精選考點資料下載
1.人際交往中的距離:親密距離:小于0.5m;個人距離:0.5~1.0m;社會距離:1.1~4m;公眾距離:大于4m。
2.醫療衛生法基本原則:衛生保護原則、預防為主原則、依靠科技進步原則、保障社會健康原則、患者自主原則。
3.潛在的法律問題:侵權行為、犯罪、疏忽大意與瀆職罪、收禮與受賄。
4.醫療事故的分級: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4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后果的。
5.醫療事故處理程序:《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發生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在12小時內報告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
6.護理程序:以人為中心,以系統論、基本需要層次論等科學理論為依據的整體護理,是一個循環的、動態,有特定的目標的過程,具有組織性、計劃性、互動性和協作性、普遍適應性、創造性等特征。
7.護理程序五個步驟: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
8.資料的分類:主觀資料,客觀資料。
9.服務對象(患者)是資料的主要來源。
10.護理診斷的陳述包括三個要素:問題(P)、相關因素(E)、癥狀體征(S),又稱PES公式。
11.首優問題即直接威脅患者生命的、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
12.3級: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對抗阻力。
13.4 級:能做對抗阻力的運動,但肌力減弱。
14.5 級:肌力正常。
15.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定時變換體位,一般2小時翻身1次。
16.高蛋白飲食:貧血、燒傷、低蛋白血癥,總量不超過120g/d。
17.低蛋白飲食:急慢性腎功能不全、肝昏迷,成人飲食中每日蛋白質含量不超過0.8g/kg。
18.低膽固醇飲食:高膽固醇血癥、高脂血癥,攝入量少于300mg/d。
19.低鹽飲食:心臟病、腎小球疾病,食鹽量小于2g/d。
20.肌酐試驗飲食:試驗前3天禁食肉類、禽類、魚類等。
21.甲狀腺I311試驗飲食:試驗期為2周,試驗期間禁用含碘食物,如海帶、海蜇、紫菜等含碘食物。
22.膽囊B 超檢查飲食:檢查前3天禁食牛奶、豆制品、糖類等易于發酵產氣食物;檢查前1天晚進食無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清淡飲食;檢查當日早晨禁食。
23.潛血試驗飲食:在試驗前3 天禁食肉類、動物血和肝臟、含鐵劑藥物及綠色蔬菜。
24.標準體重的計算公式:男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女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2.5。
25.BMI=體重(kg)/[身高(m)]2。BMI正常值:18.5~24(kg/m2),消瘦:BMI <18.5(kg/m2),超重:28>BMI>24(kg/m2),肥胖:BMI>28(kg/m2)。
26.每次鼻飼量250 ~400mL,間隔時間不少于2 小時;鼻飼液溫度為38 ~40℃。
27.確定胃管在胃內的方法有三種,即可抽出胃液;胃管未端放入水中,無氣泡溢出;注入空氣10mL,聽到“氣過水聲”。
28.鼻飼法,成人插管長度約為45 ~55cm,相當于患者鼻尖至耳垂再至劍突的長度或是從發際到劍突的距離。
29.當胃管插入咽喉部(10~15cm)時,囑患者做吞咽動作。出現惡心、嘔吐,可暫停插管,如患者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發紺等情況,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30.昏迷患者插管時去枕平臥,頭向后仰;當胃管插入10~15cm 時,將患者頭部托起,使其下頜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弧度,順利通過食管口。
31.長期鼻飼者應每天進行2次口腔護理,并定期更換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換一次,硅膠胃管每月更換一次。
32.慢性細菌性痢疾患者灌腸采取左側臥位;阿米巴痢疾患者灌腸采取右側臥位。
33.大量不保留灌腸保留5 ~10 分鐘,保留灌腸保留1小時以上,降溫灌腸應保留30 分鐘。
34.對牙齒有腐蝕作用或使牙齒著色的藥物,如酸類和鐵劑,應用吸水管吸服后激口;健胃藥宜在飯前服,驅蟲藥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服用;服用對呼吸道黏膜起安撫作用的藥物,如止咳糖漿后不宜立即飲水。
35.進針角度:皮內注射:5°,若為卡介苗:10~15°;皮下注射:30 ~40°,不宜超過45°;肌內注射:90°;靜脈注射:15 ~30°。
36.標準皮試液的濃度:①青霉素皮試液:每毫升含青霉素500U;②鏈霉素皮試液:每毫升含鏈霉素2500U;③破傷風抗毒素皮試液:每毫升含破傷風抗毒素150U;④普魯卡因皮試液:每毫升含普魯卡因2.5mg。注射量均為0.1mL標準皮試液。
37.發熱反應是最常見的輸液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所致。反應輕的患者可以減慢輸液速度,重者立即停止輸液。
38.過敏反應多發生在輸血后期,輕者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眼瞼、口唇水腫;重者表現為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39.溶血反應是輸血反應中最嚴重的一種反應,一般輸入10 ~15mL 血后出現癥狀,頭脹痛腰背部劇痛,黃疸、血紅蛋白尿,最后出現急性腎衰竭癥狀,少尿、無尿,甚至死亡。
40.發生空氣栓塞時,空氣阻塞肺動脈入口,患者應立即取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
41.靜脈炎的典型表現為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可用95%乙醇或50%硫酸鎂熱濕敷,每日兩次,每次20分鐘。
42.急性肺水腫的典型表現為咳嗽、咳粉紅色泡沫樣痰;患者立即取端坐位,雙腿下垂,給予高流量吸氧,并用20%~30%乙醇濕化。
43.輸液速度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藥物性質調節,一般成人40 ~60 滴/分,兒童20 ~40 滴/分。對年老、體弱、嬰幼兒、有心肺疾病患者輸液速度宜慢,對嚴重脫水、心肺功能良好的患者輸液速度可適當加快。
44.密切觀察血壓應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45.正常人脈率為60~100 次/分,成人脈率>100次/分,稱速脈;<60次/分,稱緩脈。
46.脈搏短絀,心律完全不規則,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等,常見于心房顫動。
47.急性病容,表現為面色潮紅、呼吸急促、鼻翼扇動、口唇干裂、表情痛苦等,見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鏈球菌肺炎的患者;慢性病容,表現為面色蒼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精神萎靡、雙目無神等,見于肺結核、惡性腫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48.服毒后4~6小時內洗胃最有效;口服催吐法每次飲液量約300~500mL;當中毒物質不明時,洗胃溶液可選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
49.常見藥物中毒的洗胃溶液:1605、1059、4049(樂果)等用2%~4%碳酸氫鈉洗胃;氰化物、敵敵畏、敵百蟲、巴比妥類(安眠藥)、滅鼠藥(磷化鋅)、異煙肼等中毒宜用1:15000 ~1:20000 高錳酸鉀溶液洗胃。
50.每次吸痰時間<15 秒;吸痰時負壓調節為成人40 ~53.3kPa,小兒<40kPa。
51.使用氧時,應先調節氧流量,再插氧氣管;停用氧時,應先拔氧氣管,再關氧氣開關;中途改變氧流量時,應先將濕化瓶與鼻氧管分離,調節好氧流量后再接上。
52.氧濃度和氧流量的換算:氧濃度(%)=21+4×氧流量(L/min)。
53.注意用氧安全,做到“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熱、防油。
54.識別心臟驟停:觸摸脈搏一般不少于5 秒,不多于10 秒。
55.交替脈,指節律正常而強弱交替出現的脈搏,是左心衰竭的重要體征之一。
56.人工呼吸頻率: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為30:2。
57.簡易呼吸器:一次擠壓500mL空氣,頻率:10 次/分。
58.臨終患者的心理反應過程分為5 個階段:即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憂郁期、接受期。
59.瀕死期(臨終期):意識模糊或喪失,循環系統功能減退,呼吸系統功能進行性減退,出現潮式呼吸或間斷呼吸。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更多護師資料可加微信wantiku229免費領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