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環境對增進醫療效果,幫助患者適應病人角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其管理的重點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整潔病區整潔主要指病區的空間環境及各類陳設的規格統一,布局整齊;各種設備和用物設置合理,清潔衛生。達到避免污垢積存,防止細菌護散,給病人以清新、舒適、美感的目的。
保持環境整潔的措施;
①物有定位,用后歸位,養成隨時隨地注意清理環境,保持整潔的習慣。
、诓∈覂葔Χㄆ诔龎m,地面及所有物品用濕式清掃法;
、奂皶r清除治療護理后的廢棄物及病人的排泄物;
、芊遣∪吮匦璧纳钣闷芳胺轻t療護理必需用物一律不得帶入病區。
(二)安靜清靜的環境能減輕病人的煩躁不安,使之身心閑適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進也是患者(尤其是重癥患者)康復、醫護人員能夠專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證。
(1)根據國際噪音標準規定,白天病區的噪音不超過38Db.
(2)控制噪音醫護人員應做到;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
(3)易發出響聲的椅腳應釘橡膠墊,推車的輪軸、門窗交合鏈應定期滴注潤滑油。
(4)積極開展保持環境安靜的教育和管理。
(三)舒適舒適的環境主要指病人能置身于恬靜、溫濕適宜、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用物清潔、生活方便的環境中,才有安寧、愜意,心情舒暢感。
1.溫度、濕度病室溫度過高神經系統易受抑制,影響人體散熱;室溫過低,使機體肌肉緊張、冷氣襲人導致病人在接受診療護理時受涼。病室適宜的溫度一般冬季為18-22℃,夏季19-24℃,兒科病室22-24℃之間,相對濕度以50%-60%為宜。濕度過高,有利于細菌繁殖,且機體散熱慢,病人感到濕悶不適;溫度過低,則空氣干燥,人體水分蒸發快,熱能散發易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口干咽痛影響氣管切開或呼吸道感染者康復。因此,應根據季節和條件因地制宜地采用開窗通風、地面灑水、空氣調節器等措施,調節室內溫濕度,使病人感到心境愉悅,安泰處之。
2.通風病室空氣流通可以調節室內溫濕度,增加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和微生物的密度,使患者感到舒適宜人,避免產生煩悶、倦怠、頭暈、食欲不振等癥狀,有利于病體康復。合理的做法是:根據氣候變化情況定時開窗通風,冬季一般每次通風30分鐘左右;病室應為無煙區(不得在室內吸煙);及時清除污物及不良氣味。
3.陽光病室陽光充足,不僅能保護病人的視力,增加活力;且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發揮其殺菌作用,凈化室內空氣;適當的“陽光浴”還可以增進病人的體質,尤其是冬季的陽光,使病人感覺溫暖舒適,激發情趣。但必須注意:陽光不宜直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午睡時宜用窗簾遮擋陽光,不至于影響患者午休;室內的人工光源,既要保證晚夜間的工作、生活照明,又不可影響患者睡眠。
(四)安全病區管理工作中應全力消除一切妨礙病人安全的因素,安全保障好,病人心理松弛,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提高治愈率,增進護理的社會效應。
、俦苊飧鞣N因素所致的意外損傷。如浴洗室地面潮濕,致使病人滑倒跌傷;昏迷病人未加床檔、保護具而墜床或撞傷;神志不清或躁動病人觸接電源而灼傷等等。
、诙沤^醫源性損害。如粗心大意引發的護理事故、差錯;服務態度欠佳,致使病人心理失衡等。
、鄯乐乖簝冉徊娓腥(詳見第五章)。
所有上述不安全因素,都可通過科學管理加以避免,收到滿意的效果。首先應改善服務態度,事事將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力爭改善病區的安全設施,如廁所、走廊設有扶手,給功能障礙的病人帶來安全感;電源插座遠離神志不清的病人,夜間設有地燈照明,方便病人的生活;有嚴格的環境清掃、物品清潔、消毒制度;病房、治療室設有符合衛生學要求的流水洗手設備等。
(五)美觀 病區美化包括環境美和生活美兩方面的內容:
1.環境美 主要指布局、設施、用品整潔美,色調美。一般多采用淺藍、淺綠等冷色,能給人以沉靜、富有生氣的感受;在病室和病區內走廊亦可擺設綠色盆景植物、花卉、壁畫等,借以點綴美化環境,調節病人的精神生活。
2.生活美 主要指病人休養生活涉及到的各個側面如護理工具、餐具等生活用品美觀適用;護士的心靈、語言、行為美;患者醫護人員的服飾美;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藝術設計美等等。所有這些都按審美規律來做,就能激勵病人熱愛生活,調適護患心理距離,滿足病人的精神心理需要。
編輯推薦: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